时间: 2025-05-07 06:4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7:23
雨歇风转生,孤舟疾如鹜。
濛濛烟霭中,望见汉阳树。
霁景汇中流,人声沸古渡。
不见晴川楼,疏钟飒何处。
雨停风起,孤舟行得快如野鸭。
在朦胧的烟雾中,依稀看见汉阳的树木。
雨后初晴的景象映在水流中,古渡口人声嘈杂。
却看不见晴川楼,稀疏的钟声从何处传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汉阳树”指的是长江南岸的汉阳地区,历史悠久,曾经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诗中提到的“晴川楼”是与长江相关的重要文化符号,常用以描绘长江的壮丽景色。
作者介绍: 胡醇,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情感细腻,自然景物的描写极富诗意。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雨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雨后渡江》通过对雨后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的开头“雨歇风转生”,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清新气息,立刻引人入胜。接着,“孤舟疾如鹜”则通过比喻,将孤舟的轻快与灵动形象地展现出来,给人以速度感和自由感。
在“濛濛烟霭中,望见汉阳树”一句中,诗人用“濛濛烟霭”形容雨后的朦胧,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汉阳树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接下来的“霁景汇中流,人声沸古渡”,则描绘了古渡口的热闹场景,与前面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们在雨后复苏的生机。
最后两句“不见晴川楼,疏钟飒何处”,则在欢快的气氛中增添了一丝惆怅,诗人似乎在寻找某种失落的东西,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与内心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描绘了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生活的追忆与思考,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孤舟疾如鹜”中的“鹜”指的是什么?
“濛濛烟霭中”中的“烟霭”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雨后渡江》与李白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描写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