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登安仁云锦驿后挹仙亭三首》

时间: 2025-05-06 02:51:20

诗句

未解桃源果有无,树林楼阁世行图。

此亭纵说空无物,犹有仙山来坐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1:20

原文展示:

登安仁云锦驿后挹仙亭三首 赵蕃 〔宋代〕

未解桃源果有无,树林楼阁世行图。 此亭纵说空无物,犹有仙山来坐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的向往与疑惑。诗中提到桃源是否真实存在,树林楼阁是否只是世间的图画。尽管此亭看似空无一物,但诗人仍相信有仙山降临于此。

注释:

  • 桃源:指传说中的桃花源,象征理想中的避世之地。
  • 树林楼阁:指仙境中的景物,这里比喻为世间的图画。
  • 坐隅:角落,这里指亭子的一个角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安仁云锦驿后的挹仙亭时所作,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疑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桃源的疑惑和对仙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诗中“未解桃源果有无”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传说中的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的疑惑,而“此亭纵说空无物,犹有仙山来坐隅”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坚定信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解桃源果有无”:诗人对传说中的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表示疑惑。
  2. “树林楼阁世行图”:将仙境中的景物比喻为世间的图画,暗示其虚幻性。
  3. “此亭纵说空无物”:此亭看似空无一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4. “犹有仙山来坐隅”:诗人相信有仙山降临于此,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境中的景物比喻为世间的图画,增强了诗意的虚幻感。
  • 拟人:“犹有仙山来坐隅”中的“来坐隅”赋予了仙山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意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通过对桃源的疑惑和对仙山的向往,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象征理想中的避世之地。
  • 树林楼阁:象征仙境中的景物,这里比喻为世间的图画。
  • 仙山:象征理想中的仙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桃源”象征什么? A. 现实世界 B. 理想世界 C. 仙境 D. 人间乐园 答案:B

  2. 诗中的“树林楼阁”比喻为什么? A. 仙境 B. 世间的图画 C. 现实世界 D. 理想世界 答案:B

  3. 诗中的“仙山来坐隅”表达了什么? A. 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B. 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C. 对仙境的疑惑 D. 对人间乐园的渴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但陶渊明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现实世界的逃避,而赵蕃的诗则更侧重于对仙境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与赵蕃的诗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晴 望梅•七 望梅亭 望梅 春城望纸鸢 望梅词 望梅 中秋 望梅 望梅·小寒时节 望梅·画阑人寂 望梅 忆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羊字旁的字 朴索 言字旁的字 蓄艾 乛字旁的字 讥摘 包含啖的词语有哪些 枯茎朽骨 傍花随柳 防结尾的成语 悲悲切切 楛耕伤稼 兴利除弊 示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浃髓沦肤 摩擦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