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7:43
原文展示:
从孙一昆仲求毗陵笔 赵蕃 〔宋代〕
宣城死诸葛,管城不中书。 我无操舟长,顾病河流纡。 朝来罢茶瓯,闲诗念追摹。 毛锥不胜任,一战惊摧车。 孙郎吴中回,此物富有余。 自云得秘法,蠹口绝凯觎。 君今英妙年,赋成似相如。 自宜给笔札,奏技承明庐。 非如寒窗人,章句分锱铢。 多贮竟胡为,何妨稍遗余。
白话文翻译:
宣城的名笔如死去的诸葛,管城的笔也不适合书写。 我没有驾驭船只的技巧,反而河流曲折让我生病。 早晨起来,停止了茶饮,闲暇时想起要模仿古诗。 毛笔不堪重用,一次使用就惊动了车辆。 孙郎从吴中回来,带来了丰富的笔。 他自己说得到了秘法,笔尖不再被虫蛀。 你现在正值英年,写诗如相如般出色。 自然应该配备好笔,在朝廷中展示技艺。 不像那些在寒窗下苦读的人,对章句斤斤计较。 储存这么多笔是为了什么,何不稍微分一些给别人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048-1124),字子固,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尤擅长五言古诗。此诗是赵蕃向孙一昆仲求笔时所作,表达了对好笔的渴望和对孙一昆仲的赞美。
创作背景: 赵蕃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好笔的渴望,同时也赞美了孙一昆仲的笔。诗中提到的“宣城死诸葛”和“管城不中书”都是对笔的比喻,表达了对好笔的追求。赵蕃通过这首诗向孙一昆仲求笔,同时也表达了对孙一昆仲的敬佩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笔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好笔的渴望和对孙一昆仲的赞美。诗中“宣城死诸葛,管城不中书”用典巧妙,既表达了对好笔的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笔的挑剔。“毛锥不胜任,一战惊摧车”则形象地描绘了笔的不堪重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好笔的迫切需求。最后,诗人通过对孙一昆仲的赞美,表达了对好笔的渴望和对孙一昆仲的敬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好笔的追求和对孙一昆仲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笔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好笔的渴望和对孙一昆仲的赞美。诗中通过对笔的比喻和拟人,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好笔的追求和对孙一昆仲的敬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好笔的追求和对孙一昆仲的赞美。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宣城死诸葛”是指什么? A. 宣城产的名笔 B. 宣城的名人 C. 宣城的风景 答案:A
诗中“毛锥不胜任”中的“毛锥”是指什么? A. 毛笔 B. 毛线 C. 毛料 答案:A
诗中“孙郎吴中回”中的“孙郎”是指谁? A. 孙一昆仲 B. 孙权 C. 孙中山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