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4:49
废君一月官书力,
读我连篇新派诗。
风雅不亡由善作,
光丰之后益矜奇。
文章巨蟹横行日,
世变群龙见首时。
手撷芙蓉策虯驷,
出门惘惘更寻谁?
这首诗的意思是:即使当权者被罢免了一月,我仍在努力写作新体诗。只要有人能写出优雅的诗歌,风雅之气就不会消失。自光丰以来,诗歌作品更加奇特。如今文章界如同巨蟹横行,社会的变革在群龙之中显露出头来。我手捧芙蓉,骑着骏马,出门却感到茫然,不知该去寻找谁。
作者介绍: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季刚,号逸尘,清末诗人、政治家,以其诗作和对时事的关心而著称。他提倡诗歌改革,追求新风格的诗歌创作,主张反映现实与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末,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当时政局的反思,表达了对当权者的失望以及对新诗风的追求。
黄遵宪的《酬曾重伯编修》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他对当时社会与文学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提到“废君一月”,表明了对政治局势的敏锐观察,暗示了当权者的不稳定和社会变革的进行。这种对现实政治的关注是黄遵宪诗歌的一大特色。他把古典诗歌的传统与现代新派诗的风格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他对文学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诗中提到“风雅不亡由善作”,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信念,认为只要有人不断创作,优雅的风气就不会消亡。尤其是在光丰之后,诗歌的新奇与独特性愈发凸显,展现了文学发展的多样性与活力。
在后半部分,诗人使用了“文章巨蟹横行日”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文坛的盛况与变化,同时也暗示了对传统文学的反思与挑战。最后一句“出门惘惘更寻谁”,则表达了诗人在时代变迁中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反映了个体在社会剧变面前的无助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文章巨蟹”),以及对比(传统与新派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变革的关注,对新诗风的追求,以及对未来迷茫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文学与政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其对社会和文学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废君”指的是:
A. 被罢免的君主
B. 皇帝
C. 文人
D. 诗人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新体诗的:
A. 反感
B. 追求
C. 忽视
D. 怀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遵宪与李白的诗风有所不同。李白的诗多豪放、奔放,而黄遵宪则更注重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体现出清末时期文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