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7:02
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辟。蟠根结地厚,面势倚空碧。陂陀数州境,高下相接迹。麓山乃其趾,神秀固未极。定王十里城,处处见山色。知谁长在眼,嗟此尘中客。观风君独暇,延纳到几席。得句恍忘言,寄兴渺今昔。自君之东来,民瘼极探索。仁言彻九关,宁惧虎豹厄。诹询遍南亩,民肥吾则瘠。筑亭一舒啸,逮此百忧隙。看山傥不愧,隐几亦聊适。寄语后来者,此意当无斁。
维衡山屹立在南荒之地,自古以来就是镇守之山。它的根基深厚,山势高耸入云。山脉连绵,跨越数州,高低起伏。麓山是它的起点,其神秀之美尚未达到极致。定王的城池在十里之外,处处可见山色。不知谁会一直注视着这些山,感叹我们这些尘世中的过客。观察风物的你独自闲暇,邀请到几席之间。得到诗句后恍然忘言,寄托的情感跨越古今。自从你东来,深入探索民间疾苦。仁慈的言辞穿透重重障碍,不惧虎豹的威胁。遍访田间地头,百姓富足我便安心。筑亭以舒展胸怀,在这百忧之中找到一丝空隙。看山若无愧于心,静坐亦感舒适。寄语后来者,这种意境应当不会厌倦。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自然山水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为广汉黄仲秉所建的亭子题写的。黄仲秉是当时的转运使,负责地方的财政和物资调配。亭子建在转运使治所的东边,取名“楚翠”,寓意楚地的山色之美。张栻借此机会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官员关心民生的期望。
这首诗以衡山为背景,通过对山势的描绘,展现了其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中“蟠根结地厚,面势倚空碧”等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衡山的高大和深远。同时,诗人通过对定王城和山色的对比,表达了对尘世过客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黄仲秉的赞美,称颂他深入民间,关心民生,筑亭以舒展胸怀,体现了诗人对官员的期望和对民生的关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寄托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衡山的描绘和对黄仲秉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官员关心民生的期望。诗中既有对自然山水的深情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维衡”是指哪座山? A. 泰山 B. 衡山 C. 华山 D. 嵩山
诗中的“定王十里城”位于哪个地方? A. 湖南省长沙市 B. 湖北省武汉市 C. 江西省南昌市 D. 广东省广州市
诗中提到的“观风君”是指谁? A. 张栻自己 B. 黄仲秉 C. 定王 D. 朱熹
诗中提到的“筑亭一舒啸”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筑亭以观赏风景 B. 筑亭以舒展胸怀 C. 筑亭以纪念古人 D. 筑亭以避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