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7:01
赠王典史五首
自从大道裂,教法日益殊。
文学与政事,往往成两途。
簿书吏应俗,佔毕儒诚迂。
二者不相能,世道良可吁。
自从大道分裂以后,教化和法治的原则变得越来越不同。
文学与政治事务,常常走上两条不同的道路。
文书和官吏迎合世俗,结果反而使得儒者变得愚钝。
这两者无法相互协调,真令人感到可悲。
该诗中提到的“大道”与“教法”体现了宋代社会对儒家思想与政治法治的讨论。诗人通过对比文学与政事,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与官僚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宋代尤其明显,文学的追求与政治的现实存在着割裂。
熊禾,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对时事的关注。其风格清新,常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此诗作于宋代,正是社会动荡、思想多元化的时期。作为一种对时局的反思,诗人借助王典史这一人物表达了对当时道德与法律分裂的忧虑。
这首诗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置于显微镜下,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忧虑。诗的开头便提到“大道裂”,这不仅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也是一种对理想的失落感叹。诗人认为,随着社会的变迁,曾经统合的教化和法治逐渐分离,导致了文学与政事的两极分化。诗中“簿书吏应俗”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官吏为迎合世俗而放弃了应有的道德责任,这种现象让人感到无奈与悲哀。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社会关系,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剖析,也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怀念。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道德与法律失调的深刻忧虑,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强调了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应当更为紧密,而不是各自为政。
“自从大道裂”中“大道”是指什么?
诗中“文学与政事”意指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熊禾的诗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与道德伦理的冲突,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理想与豪情壮志。二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对于生活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