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5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59:45
作者: 熊禾 〔宋代〕
九州四海文公书,千秋万古文公祠。
文公之祠何所始,考亭云谷与武夷。
建安城中一亩地,桓桓寝广世守之。
时人拟作曲阜宅,表章何代坏者谁。
鲁余宫室已壮丽,广地何必取此为。
鲋池藏书抱祭器,间关之际亦可悲。
斯人今代不复见,为公故宅三嘘欷。
玄孙适此相邂逅,剧谈往事无休期。
别来已是二十载,城府之事了不知。
但闻祠堂旧基址,势家亭馆今巍巍。
东边自是子住处,一枝不许鸟鹊栖。
成都閟宫思丞相,通泉书室记。
斯文所係岂止此,经从此地空涟洏。
百年公论会有定,文公之后人见知。
子行定有我同志,为我问讯出此诗。
这首诗表达了对文公的追念与对历史的思考。诗人提到文公所写的书籍、他千秋万代所建的祠堂,追溯其起源于考亭、云谷和武夷山区。文公在建安城的庙宇,宏伟的寝宫由世人守护,而当今的人们则计划在曲阜建立宅邸,不知哪个朝代的事物会被摧毁。鲁地的宫殿已经极为壮丽,何必再为了这片土地而争夺?鲋池中藏书和祭器,虽在时间的间隔中令人悲伤。如今已无法见到斯人,为他的故宅感到惋惜。与后代的玄孙偶然相遇,畅谈往事却无尽期。自从分别已过二十年,关于城府的事情已无从知晓。只听闻祠堂的旧址,今日已是巍峨的亭馆。东边便是子孙的居所,连一只鸟儿都不允许在此栖息。成都的閟宫令人思念丞相,通泉书室的记忆依然在。所承载的文化岂止于此,经过这片土地的空虚和沧桑。百年之后的公论会有定论,文公的后代自然会被世人所知。希望子孙能与我志同道合,向我问候并为我写下这首诗。
作者介绍: 熊禾,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诗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风多反映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熊禾赠与朋友朱仁甫的,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文化遗产的敬仰,同时也展现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以文公为主题,渗透着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文公祠堂的描绘,引入对孔子的追思,展现了文公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诗的开头提到“九州四海文公书”,这一句就显示了文公的书籍影响遍及天下,立刻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广阔的历史背景。
接着,诗人回顾文公祠的起源,考亭与武夷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样的历史氛围中。诗中提到“鲁余宫室已壮丽”,对比当下的理想与现实,反映了对文公精神的追求。
诗的中段转向个人情感,诗人与朱仁甫的相识与别离,以及对往事的追忆,展现出一种人与历史、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特别是“斯人今代不复见”,更是流露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
最后,诗人展望未来,强调文公的文化遗产将继续为后代所知。“百年公论会有定”,在历史的长河中,真理与荣光终将显现。整首诗在纪实与抒情之间,巧妙融合,既有对历史的敬仰,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文公的追思,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期望。
诗词测试:
文公所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考亭云谷与武夷”主要强调什么?
诗中“百年公论会有定”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