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8:50
夕阳欲堕天茫茫,风狂振地惊沙黄。
易水当前忽横道,寒流呜咽摧肝肠。
忆昔荆轲自此去,悲歌见志慨以慷。
誓不生还报太子,冲冠怒已倾秦皇。
献图上殿舞阳怯,霜锋陡闪虹霓光。
祖龙绕柱骇且走,虎狼不得夸刚强。
吾谋不就吾死耳,受恩敢以头颅偿。
食人之食死人事,壮哉此语卿能当。
或云计则谬,剑术非其长。
责人无难古所病,懦夫壮士谁低昂。
六国谋臣尽踵此,岂待楚火焚咸阳。
英雄报君只有死,利钝成败归苍苍。
此时月出寒于霜,欲持杯水酬国殇。
冰澌凛冽手易伤,吊古不见空徬徨。
北风复起号枯杨,恍闻击筑声悲凉,
壮魂或来依我傍。
夕阳西下,天色茫茫,狂风呼啸,惊起一片黄沙。在易水河边,忽然有条横道出现,寒流呜咽,让人心肠俱痛。回想当年荆轲从这里出发,悲歌慷慨,志气高昂。他发誓不回生还,为了报答太子,怒发冲冠,誓倾秦皇。献图于殿上,舞阳却显得怯懦,霜刃闪烁,似虹霓般夺目。祖龙(秦始皇)围绕柱子惊恐逃跑,虎狼之辈也无法自夸刚强。我的谋划若不成功,我也无所谓,受恩之人怎敢以头颅回报。吃人的食物,做死人之事,此言壮烈,足以令人敬仰。有人说谋划不周全,剑术也不算擅长。责怪他人从古至今皆有,此乃懦夫与壮士的差别。六国的谋臣尽皆追随荆轲,难道还需要楚国的火焚烧咸阳?英雄若要报君,唯有以死相报,成败得失皆归于苍天。此时月光冷似霜,想举杯水来慰藉国殇。冰冷刺骨,手易受伤,吊古之情却无法找到方向。北风又起,号叫着枯杨,仿佛听见击筑的悲凉声,壮志的灵魂或许会依偎在我身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鄂恒,清代诗人,其诗风格多以豪放、悲壮著称,常借古代历史人物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创作背景 《晚过易水吊荆轲》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国势日衰,诗人以荆轲的壮举寄托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表达了壮士对理想和忠诚的渴望。
本诗通过对荆轲的回忆,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易水边的景象,夕阳、西风、寒流等自然意象,映衬出一种悲壮的氛围。诗人回忆荆轲的壮举,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借此反思当下,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诗中多次提及“死”,表现出一种英雄主义的情感,正如荆轲所言“誓不生还”一样,彰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历史和现实的交融中,诗人以英雄的悲歌激励后人,传递出一种不屈的精神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歌以荆轲的历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忠诚、牺牲精神的崇敬,同时也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豪杰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