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4:3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4:38:02
题瑞邸所藏宋文丞相蕉雨琴拓本
作者: 孙福清 〔清代〕
竹如意,击已碎。玉带生,交偏耐。正气歌成天地晦,半壁江山竟陆沈。千秋留得孤琴在,庐陵大节照青史,手抚冰弦泪如水。金瓯堕地缺不完,何况区区桐与梓。岂知忠愤所郁金石开,一弦一柱铿风雷。冬青树老天水黯,丰城宝气难终埋。移宫换羽惊弹指,流水高山有知己。遗响销沈六百年,一朝物色归藩邸。我观丞相琴,如见丞相心。西台恸哭故人远,东山丝竹君恩深。柴市风酸悲绝调,蕉窗雨急凄余音。七条飒飒森寒玉,古篆苍凉土花绿。谱出天风与海涛,哀音怨乱难终曲。祇今声价重球琳,三尺焦桐抵万金。澹墨数行留粉壁,夜深仿佛听龙吟。
竹子像意,已经被击碎。玉带生长,却偏偏耐久。正气之歌使天地变得暗淡,半壁江山竟然沉入陆地。千秋之后孤琴仍在,庐陵的伟大节操铭刻青史。手抚冰冷的琴弦,泪水如水流淌。金瓯虽然破碎却永不缺少,何况这区区桐木和梓木。岂不知忠贞与愤懑所积郁,金石也能开声,一弦一柱如风雷般铿锵。冬青树老了,天水也黯淡,丰城的宝气难以长埋。移宫换羽,惊动了弹指之间,流水高山也能遇知己。遗留下的声音沉寂六百年,今天在这里重见天日。我看这丞相的琴,仿佛看见丞相的心。西台为远方故人的去世而哀哭,东山的丝竹乐声中君恩深厚。柴市的风带着悲凉音调,蕉窗外的雨声急促而凄凉。七根琴弦如寒玉般飒飒作响,古篆的苍凉和土花的绿色交织。谱写出天风与海涛,哀音和怨曲难以终结。如今琴声的价值如同珍珠,三尺焦桐的琴可抵万金。淡墨几行留在粉壁上,夜深时仿佛能听到龙吟。
孙福清,清代诗人,生活在清朝时期,擅长诗词创作,作品多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的诗歌风格常常结合自然景象与历史感,情感真挚深沉。
此诗写于对南宋丞相的缅怀之际,反映了诗人对丞相忠诚与才华的钦佩,以及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诗中描绘了丞相的琴声与其内心情感的交融,体现了忠义与悲切的情感。
这首诗以丞相的琴作为引子,通过琴声折射出历史的沉浮与个人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比喻,表现出对丞相的追思和对历史的感慨。开头几句用竹与玉的意象,象征着丞相的高洁与坚韧,接着以“正气歌成天地晦”的句子,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颇具悲剧色彩。诗中不断提及的“孤琴”,不仅代表了丞相的忠诚与节操,也暗示了历史的孤独与无奈。
全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丞相的深切怀念,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悲伤。尤其是最后部分对琴声的描绘,既是对丞相坚定品格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生命的尊重。整体上,诗词兼具音乐性与思想性,使人读来余韵悠长。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对忠诚与节操的追忆,以及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通过描绘丞相的琴与其内心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全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忠诚的赞美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中提到的“孤琴”象征什么?
A. 忠贞与节操
B. 财富与权力
C. 自由与放纵
D. 亲情与友情
“金瓯堕地缺不完”中“金瓯”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盛酒器
C. 书籍
D. 一种植物
诗中提到的“西台恸哭故人远”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对故人的怀念
B. 对财富的追求
C. 对国家的责任
D. 对理想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