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陈舜俞制科东归》

时间: 2025-05-01 22:35:12

诗句

诸贤发策未央宫,独得菑川一老翁。

曲学暮年终汉相,高谈平日漫周公。

君今壮岁收科第,我欲它时看事功。

闻说慨然真有意,赠行聊似古人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35:12

原文展示

送陈舜俞制科东归
王安石

诸贤发策未央宫,
独得菑川一老翁。
曲学暮年终汉相,
高谈平日漫周公。
君今壮岁收科第,
我欲他时看事功。
闻说慨然真有意,
赠行聊似古人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送别朋友陈舜俞,表达了对他未来前途的祝福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提到许多贤士们在未央宫(古代汉代的一个宫殿)考取公职,而自己只是一位年迈的老人。诗人提到自己一生所学,尽管年纪已大,但仍怀有远大的理想。如今你正值壮年,刚刚考取科举,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看到你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听说你对前途充满憧憬,赠送你这首诗,聊表我对古人风范的追慕之情。

注释

  • 未央宫:汉代宫殿,象征权力和地位。
  • 菑川:指菑川(今河北省),这里指代一位老者,反映诗人对老年人的敬重。
  • 曲学:指通过曲折的方式学习,可能暗指不拘泥于传统的学问。
  • 汉相:指汉代的宰相,表明地位的崇高。
  • 周公:周公旦,周朝的开国功臣,历史上被视为贤良之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倡导变法,推动经济、文化发展。王安石的诗词作品以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著称,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陈舜俞归乡之际。诗人通过送别之情,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同时也感慨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陈舜俞制科东归》是一首集送别、祝福与人生哲思于一体的诗作。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两句提到众多贤士在未央宫中谋取仕途,体现了王安石对社会与政治的关注。而“菑川一老翁”则是对自己身份的谦逊表述,显示出诗人对年老的自省与对年轻人的期待。

接下来,诗人提到“曲学暮年终汉相”,可以看出他对学问的重视,尽管年纪渐长,仍然希望能通过知识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提到“高谈平日漫周公”,则暗示自己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慕与向往,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人物的敬仰。

在表达对陈舜俞的祝福时,诗中提到他正值壮年,刚刚考取科举,预示着前途光明。最后一句“赠行聊似古人风”则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古代风范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风采的赞美。

整首诗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现出深厚的哲理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诸贤发策未央宫:众多贤士们在未央宫中考取公职,强调了当时科举制度的盛行。
  2. 独得菑川一老翁:诗人自嘲,自己只是个老者,反映出对年岁渐长的无奈。
  3. 曲学暮年终汉相:尽管年老,仍然不忘追求学问,表明对知识的渴望。
  4. 高谈平日漫周公:怀念古代贤者的智慧与风范,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
  5. 君今壮岁收科第:对朋友的祝贺,祝愿他在事业上成功。
  6. 我欲他时看事功:期待未来能看到朋友的成就,表现出对友人的期许。
  7. 闻说慨然真有意:听说朋友心中有志向,表现出对其理想的欣赏。
  8. 赠行聊似古人风:以赠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追忆古人的风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诸贤发策”与“独得菑川”,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比喻:将年轻与理想进行比喻,表达出对未来的憧憬。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王安石对社会、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许与祝福,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未央宫:象征权力与地位。
  • 菑川:象征了年长者的智慧与经验。
  • 汉相:代表高官显贵,理想的目标。
  • 周公:象征古代的贤人,理想的榜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王安石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古人风范的追慕
    B. 对朋友的祝福
    C. 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D.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曲学暮年终汉相”意在表达对__的追求。

  3. 判断题:诗中“君今壮岁收科第”是对朋友成功的祝贺。 (正误)

答案

  1. B
  2. 知识
  3. 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王安石的《送陈舜俞制科东归》均为送别之作,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而王安石则更为沉稳内敛。

粗略解读

李白的《送友人》强调了友情与自由的追求,情感奔放;而王安石则通过对古人和友人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理性的情感与对未来的期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贾魏公府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八 平原郡公夜宴月下待瀛国公归寓府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九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四 庐山三叠泉 西湖旧梦 满江红(和王昭仪韵) 鲁港败北 花石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兀字旁的字 握雨携云 承宁 不打不相识 乚字旁的字 包含晤的词语有哪些 乛字旁的字 斗转参横 德薄望浅 窥图 血字旁的字 鼓乐喧天 面字旁的字 孙结尾的成语 嘧啶 接翅 目不转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