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0:59
京城
三年衣上禁城尘,
抚事怊然愧古人。
明月沧波秋万顷,
扁舟长寄梦中身。
在禁城中,三年的衣服上沾满了尘埃,
我感慨万分,惭愧于古人的事迹。
明亮的月光洒在浩瀚的秋水之上,
我那只小船,常常寄托着我在梦中的身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古人”可能指代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人物,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惭愧之情,反映了对历史和自身的思考。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以推行新法而闻名,提倡改革,重视教育和文化,作品风格清新、明快。
创作背景: 《京城》创作于王安石任职于禁城期间,时值国家动荡,诗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个人的渺小,因而产生了深刻的感慨和思考。
《京城》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王安石通过对禁城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与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开篇提到“三年衣上禁城尘”,不仅描绘了身处皇城的久居之感,也隐喻着在权力中心的无奈与压抑。诗人对古人的追忆和自我反省,充分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自身作为的愧疚。
接着,“明月沧波秋万顷”的意象,展示出了一种宽广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这里的明月与秋波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自然的赞美,又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最后一句“扁舟长寄梦中身”,则将诗人的心境升华,表达了他渴望自由、追求理想的愿望,虽身处禁锢之地,却心向远方。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体现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禁城生活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古人伟业的敬仰以及自身渺小的自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安石的《京城》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三年衣上禁城尘”中的“禁城”指的是哪里?
诗中提到的“扁舟”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京城》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自我与历史的反思,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对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