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8:43
送方兵备赴蜀兼怀杨芳洲座主
作者: 廖希颜 〔明代〕
西路元戎看仗节,
南宫词赋起明经。
天门初日余残雪,
江国浮云伴使星。
乘兴还移浣溪棹,
几时同过草玄亭。
生憎杨柳催春发,
故向愁边却尽青。
诗的内容大意是:在西路的军队中,元戎正在检查军旗;南宫的诗赋正在传递着明经的声响。天门刚刚升起的阳光照耀着残雪,江国的浮云与使者的星辰相伴。我乘兴而行,移舟浣溪,什么时候能和你一起再过草玄亭呢?我生气于杨柳催春发,只好在愁苦的边缘,尽情享受那片青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天门初日”与“江国浮云”可以理解为自然景观的描绘,象征着希望与新生;而“草玄亭”则是古代文人雅士聚集之地,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
作者介绍
廖希颜,明代诗人,字子贞,号万山,生于福建。其诗风清新脱俗,内容常涉及山水、友谊等,表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方兵备赴蜀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赴蜀的惜别之情。首联“西路元戎看仗节,南宫词赋起明经”,通过描绘军旅生活的严肃与文人雅士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这场别离的复杂心情。接下来的描写“天门初日余残雪,江国浮云伴使星”则将目光转向自然,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同时也衬托出即将到来的春天。后半部分的“乘兴还移浣溪棹,几时同过草玄亭”展现了友人间的情谊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而最后的“生憎杨柳催春发,故向愁边却尽青”则透露出一种对春天的厌烦,似乎在表达对离别的愁苦之情。整首诗将景与情融为一体,表现出深厚的友谊与对生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全诗使用了对仗、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和意象的变化,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流露出对春天的厌烦与对离别的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西路元戎”指的是谁?
A. 文人 B. 将领 C. 商人
诗中提到的“草玄亭”代表什么?
A. 书院 B. 游览地 C. 战场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喜欢 B. 厌烦 C. 中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廖希颜的诗更为细腻,情感上带有更多的愁苦与思念。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离别情绪。两者均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但情感基调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