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2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23:58
夜寒起暮声,潜籁入云杪。
飘飘游子身,眼明月华皎。
幽独移清晖,飞楼托缥缈。
河汉流无声,惊鹊枝犹绕。
纡回地脉深,苍茫城郭小。
镓火千门扃,风色青烟袅。
侧望西山阴,远见翠鬟窅。
处静明秋毫,息心遗众扰。
颇闻骑驴翁,云水行清矫。
孤筇倚河桥,间身契鱼鸟。
凄怆九点尘,烈风无时了。
大化行一息,群生各昏晓。
石齿激流波,咽咽仙源杳。
在寒冷的夜晚,暮色中传来声音,轻柔的乐声飘入云端。游子在这飘渺的夜色中,看到明亮的月光如水般皎洁。清辉在幽静中流转,仿佛飞楼托起缥缈的梦境。银河静静流淌,惊动了栖息在树枝上的喜鹊。地脉曲折深邃,苍茫的城郭在月光下显得渺小。千家万户的灯火如星星般闪烁,青烟在风中轻轻袅绕。侧目望去,西山的阴影中,远远可以看到翠绿的树影。处于这样的静谧之中,内心的烦扰也随之消散。隐约听见骑驴老者的声音,他在云水间悠然自得。独自倚靠在河桥上,与鱼鸟亲密接触。九点尘埃的凄凉,烈风无时无刻不在。自然的气息在一瞬间流转,万物各自沉沉浮浮。石齿激荡着流波,仙源远在何处,令人遐想。
作者介绍:梁机,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一个寒冷的秋夜,诗人独自登楼眺望,感受到夜的清幽与自然的美丽,同时又引发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与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及内心的思考。开篇以“夜寒起暮声”,引入夜晚的寂静与寒冷,逐渐展开对月光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朗而孤独的意境。诗中“飘飘游子身”,在夜色中游子仿佛漂浮在空中,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漂泊的感受。
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将视线转向周围的景物,“河汉流无声”让人感受到银河的浩瀚与宁静;而“镫火千门扃”,则将视野转向人间的灯火,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比,既有对宇宙的仰望,也有对人世的关怀。
诗中“颇闻骑驴翁”则通过细微的声音传达了生活的悠然与淡泊,突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最后,通过“石齿激流波”的意象,诗人将自然的力量与神秘感交织在一起,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相辅相成,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感受到生活的繁忙与自我的孤独,借助自然景物反思生命的意义,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夜寒起暮声”描绘了什么样的夜晚?
“河汉流无声”中的“河汉”指代什么?
诗中哪个意象表达了孤独的状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