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9:28
山共水。美满一千馀里。不避晓行并早起。此情都为你。不怕与人尤殢。只怕被人调戏。因甚无个阿鹊地。没工夫说里。
山与水相依,景色美满延绵千里。我不怕清晨的寒冷与早起的疲惫,这份情意全是为了你。我不怕与他人产生误解,只怕被人调侃讥讽。为什么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们安静地倾诉呢?没时间细细地说这些心事。
“阿鹊”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信使,传递消息。此处指代没有可以倾诉的地方,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宋代著名的词人和抗金名将。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谒金门·山共水》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面对金朝的压力,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词通过山水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旷远的情感境界。开头“山共水”即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结合,传达出一种和谐美满的意象。诗中提到的“晓行并早起”,体现了为爱情付出的努力和坚持,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这种深情厚谊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隐含了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敏感与思考。紧接着,诗人表达了与他人误解的恐惧与对被戏弄的无奈,揭示了 societal pressures对个人情感的影响。最后一句“没工夫说里”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叹,显示出诗人对心灵寄托的渴望与对爱情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对人际关系的敏感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体现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谒金门·山共水》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调戏”主要表达了什么?
比较辛弃疾的《谒金门·山共水》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感慨,但辛弃疾的表达更为豪放,李清照则更显细腻与柔情,反映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