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7:06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昏昏健忘废专精,
默坐空斋忽自惊。
少作回看如两手,
旧书重读似前生。
却疑安世知三箧,
不晓睢阳记一城。
莫怪诗成呼烛写,
晓窗追忆欠分明。
白话文翻译:
我昏昏沉沉,健忘成性,忘却了专心致志,
静坐在空旷的书斋中,忽然感到惊讶。
稍微回头看看,感觉就像是两只手,
重读旧书,仿佛是在重温前生的记忆。
不知安世知三箧的典故,
也不知道睢阳城的记忆为何如此模糊。
不要怪我写诗时,点燃蜡烛作伴,
晨曦中追忆往事,却总是模糊不清。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用之,号阮亭,宋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写北方的风土人情而知名。其诗风典雅而有深度,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自己记忆力减退的感慨,表现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当下的无奈。写作时期正值南宋,社会动荡,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外在环境的矛盾交织。
诗歌鉴赏:
《健忘一首》通过描绘诗人在独自书斋中的思考,生动地表现出一种对记忆的无奈与追忆。诗人首先以“昏昏健忘”开篇,便以一种自嘲的语气引入,展现了他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接下来的“少作回看如两手”,则通过手的比喻,表现出他对于过去的模糊回忆,似乎在指向那些记忆中的点滴,虽近在咫尺,却又无从把握。
在“旧书重读似前生”一句中,诗人通过重读旧书的行为,强调了历史与个人经历的交融。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重温一种前生的感受,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自身经历的疑惑。
接下来的“却疑安世知三箧”,则引出了对历史的思考,诗人对历史典故的不解,反映出个人对于社会、历史的无奈感。最后一句“晓窗追忆欠分明”,将这种模糊的追忆推向高潮,表达了自己对过往的追忆虽深,却始终无法清晰呈现。
整首诗以感伤的基调,展现了一个诗人对生命、记忆与历史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记忆的脆弱性,反映出作者对历史、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呈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人如何描述自己的健忘状态?
“旧书重读似前生”说明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安世知三箧”是指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