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0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6:08:47
作者: 陆游 〔宋代〕
晨起披衣出草堂,
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
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
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
分付年华与蜜房。
我早晨起床披上衣服走出草堂,
窗外已经感受到一丝微凉的空气。
春天只剩下二三天,
我满怀醉意却恨不能再有千百场欢聚。
芳草随风渐渐远去,
游丝飘荡也比不上我的旅途愁苦。
残红的花瓣不知去向何处,
只好将年华的流逝托付给蜜房。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反对金朝统治,作品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陆游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柔和,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立夏前夕,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与对即将到来的夏季的感受,体现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与人生哲学。
《立夏前二日作》是一首充满春夏交替之感的诗,诗人在清晨的微凉中感受到春天的余韵,然而春天的短暂让他不禁感到惋惜。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清晨的静谧,窗外的凉意令人心旷神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然而,春天的转瞬即逝又让人感到无法挽留的无奈,这种情绪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得以深化。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诗人用“烂醉”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烈追求,尽管他渴望更多的欢聚与欢愉,但现实的无常使他感到失落。这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正是人世间普遍的体验,诗人在这里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接下来的意象则充满了离愁。芳草随风远去,游丝飘荡不及客愁,残红无处寻觅,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春天的消逝,也暗示着人际关系与时光的流逝。最后一句“分付年华与蜜房”,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希望,尽管岁月无情,但甜蜜的回忆将永存心间。
整首诗通过对春夏交替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与对生活的热爱,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通过对春天的眷恋和对夏天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与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余春只有二三日”表达了什么情感?
“游丝不及客愁长”中,“游丝”象征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分付年华与蜜房”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