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6:20
天街如水怯轻寒,何处箫声出画阑。
忆弟天涯迢递隔,未知曾否月同看。
在寒冷的夜晚,天街似流水般静谧,我不禁怯于这微寒的气息。哪里传来了箫声,飘渺地透过画阑?我思念我的弟弟,虽隔着遥远的天涯,不知道他是否也在这月光下看着同样的明月。
本诗没有明显引用的典故,但“月”作为常见主题,往往象征着思念与团圆。古人常以月亮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 孙佩兰,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常作诗歌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月夜,诗人身处异地,思念远方的弟弟。诗中通过描绘环境和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这首诗通过优雅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弟弟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宁静的夜晚,天街如水的比喻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听觉的感受。尤其是“何处箫声出画阑”,抒发了对美好音乐的渴望,同时暗示着孤独与思念的情绪。
后两句则转向更为深切的情感,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与关心。通过“天涯迢递隔”的描写,诗人将距离的遥远与思念的深沉结合在一起,突显出亲情的珍贵。在最后一句“未知曾否月同看”中,诗人将思念与月亮结合,既是对月光的欣赏,也是对弟弟的牵挂,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又淡淡的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展开,表现了在静谧月夜中,思念与孤独交织的复杂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尤其是亲情的珍贵。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思念、团圆相联系,而箫声则与孤独、愁绪密切相关,结合这些意象,形成了诗歌情感的深度。
诗词测试:
诗中“天街如水”是比喻什么?
诗人思念的是谁?
“未知曾否月同看”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