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9:21
一剪梅
宰相巍巍坐庙堂。
说着经量。便要经量。
那个臣僚上一章。
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
闻说经量。星夜经量。
山东河北久抛荒。
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宰相威武地坐在庙堂之上,谈论着经书的数量。各位臣子纷纷在上奏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经量”。而那些轻浮的太守在自己的辖区内,听说了经量的事,夜夜都在思考着经量。山东和河北的土地已经被荒废很久了,何不去关心经量的事情呢?
醴陵士人,生活在宋代,诗风多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及对政治的批评。他的作品常常通过古典的形式反映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是一个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宰相和臣子的对话,反映出当时官员对治理国家的懈怠和对经典的盲目崇拜,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这首《一剪梅》以宰相坐庙堂开篇,构建起一种威严的氛围,接着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出官场的繁琐与虚伪。诗中反复提到“经量”,显示了官员们在政务上浮于表面的态度,仿佛只需单纯计较经典的数量,而不去真正理解其内涵。这种对经书的强调,实际上是对当时儒家思想的讽刺,表明了诗人对官员们只顾形式而忽视实质的批判。
在情感上,诗人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愤懑的情绪。他通过对比轻狂的太守和沉稳的宰相,揭示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以及长久以来的荒废土地的无奈。最后的“胡不经量”更是一种挑衅和反思,暗示着对官员们不作为的控诉。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反复的结构使得主题更加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诗人在严肃的官场中通过轻松调侃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官员们的讽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批判,反映出对真正治理的渴望与对形式主义的不满。
“宰相巍巍坐庙堂”中的“宰相”指的是:
A. 地方官员
B. 最高官员
C. 军事统帅
D. 文人学者
诗中反复提到的“经量”主要指:
A. 经典的数量
B. 农田的面积
C. 官员的数量
D. 书籍的种类
“山东河北久抛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地方繁荣的期望
B. 对治理失职的批判
C. 对农民的同情
D. 对经济发展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