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0:14
悠悠南山云,濯濯东流水。
念我平生欢,托居在东里。
失既不足忧,得亦不为喜。
安贫固其然,处贱宁独耻。
云闲虚我心,水清澹吾味。
云水俱无心,斯可长伉俪。
这首诗描绘了南山的悠然云朵和东流的清澈流水。回想我一生的快乐,寄居在东边的村落。失去的东西并不值得忧愁,得到的也不会让我欢喜。安于贫穷就这样吧,处于卑贱之地也不必感到羞耻。云朵悠闲,空灵了我的心灵,清澈的水流滋养了我的味觉。云水都无情,正好可以长久地相伴。
戴叔伦(约公元740年-约公元795年),唐代诗人,字宗明,号乐天。他的诗以清新隽永和自然景物为主,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古意》创作于戴叔伦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安贫乐道的态度。在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困境的背景下,他选择以淡泊明志的心态面对人生。
《古意》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于贫困的生活态度。诗中“悠悠南山云,濯濯东流水”的开篇,描绘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接下来,诗人以“念我平生欢”回顾自己的人生,表达了对过往快乐的怀念,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是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失既不足忧,得亦不为喜”传达出一种人生哲学:对得到与失去的态度应当是淡然处之。安于贫穷和卑贱,不必感到羞耻,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世界的重视。最后以“云水俱无心”总结,诗人在云水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观察,又有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一种淡泊明志、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物质与名利的超脱,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选择题:诗中“失既不足忧,得亦不为喜”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填空题:诗中“云闲虚我心,水清澹吾味”中的“虚”指的是_____。
判断题:诗人认为贫穷与贱位是值得羞耻的。(对/错)
对比两首诗可以看出,戴叔伦在《古意》中更强调内心的平和与超然,而王维与孟浩然则更多地突出自然之美与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