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1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16:30
途经李翰林墓
作者: 许浑 〔唐代〕
气逸何人识,才高举世疑。
祢生狂善赋,陶令醉能诗。
碧水鲈鱼思,青山鵩鸟悲。
至今孤冢在,荆棘楚江湄。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才子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谁能识得这气质超逸的人呢?他的才华在世人中反而受到质疑。祢生(祢衡)才情横溢,陶渊明(陶令)醉心于诗歌。碧水中鲈鱼让人思念,青山旁的鵩鸟也让人悲伤。至今这孤零的坟墓仍在,荆棘丛生,楚江边显得格外荒凉。
作者介绍:许浑(约759年-835年),字子渊,号山阴,唐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人生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许浑路过李翰林(李白)的墓地时写成,表达了他对已故才子的缅怀之情以及对人世间才华与地位关系的思考。
这首诗在意象构建上极具层次感,通过对李翰林墓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历史才子的深切怀念。开篇的“气逸何人识,才高举世疑”,直接点出才子在世时的孤独与遭遇,表现出一种对才华与世俗之间矛盾的思考。接下来提到祢衡和陶渊明,表明才子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各自的悲剧命运。
诗中“碧水鲈鱼思,青山鵩鸟悲”,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相结合,生动地描绘出一种惆怅与孤独的气氛。鲈鱼的游动与鵩鸟的悲鸣,使人感受到一种自然与人心的共鸣,仿佛在诉说着过往才能的无奈与遗憾。
最后“至今孤冢在,荆棘楚江湄”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孤零的坟墓与荆棘的意象,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映衬出对才子生命的追忆和感伤。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传达了对才子李翰林的追思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李翰林的追思,表达了对才华与命运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历史和生命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气逸”指的是:
a) 个人的气质
b) 自然的风景
c) 生活的困扰
d) 世俗的疑虑
“碧水鲈鱼思”中的“鲈鱼”象征着:
a) 鱼的活力
b) 诗人的孤独
c) 逝去的才华
d) 青山的苍翠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历史才子的追思
c) 对人生的无奈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