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1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8:27
更作天随求枸杞,试从子美觅黄精。
但知一饱轻方丈,不为秋毫要眼明。
这首诗的意思是:希望能随天意去求取枸杞,试着向子美(杜甫)寻求黄精(中药材)。只要能够吃饱饭,轻松过日子,就不需要太过追求细节,保持眼睛明亮。
作者介绍:毛滂(约1040-约1100),字子美,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具有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毛滂病重之时,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态度。他在病榻之上,思索与友人的交往,以及对平淡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首先,诗人以“更作天随求枸杞”的开头,展现了他对生活的随性态度。这里的“天随”二字,透露出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观,诗人并不强求,而是寄希望于自然的馈赠。接着,提到“试从子美觅黄精”,则是引入了对友人的思念,杜甫的诗意与情感在这里交织,使得本诗不仅仅是生活的写照,也流露出对友谊的向往。
后半部分“但知一饱轻方丈,不为秋毫要眼明”,则强调了生活的真实与简朴。诗人强调只要能够吃饱,安稳度日,就不必纠结于细微的事物。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理解,表明他宁愿选择简单而真实的生活,也不愿意为琐事烦恼。整首诗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充满了哲理性与人情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简单、真实的生活,强调友情与生活的平和,提醒人们不要过于纠结于小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精”是什么?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不为秋毫要眼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