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子温以诗将菊本见遗数日适病伏枕今少间戏作》

时间: 2025-04-27 04:18:27

诗句

更作天随求枸杞,试从子美觅黄精。

但知一饱轻方丈,不为秋毫要眼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8:27

原文展示

更作天随求枸杞,试从子美觅黄精。
但知一饱轻方丈,不为秋毫要眼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希望能随天意去求取枸杞,试着向子美(杜甫)寻求黄精(中药材)。只要能够吃饱饭,轻松过日子,就不需要太过追求细节,保持眼睛明亮。

注释

  1. 更作:再次做,继续。
  2. 天随:随天意,听天由命。
  3. 枸杞:一种中药材,常用于滋补。
  4. 子美:指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5. 黄精:也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补气养阴。
  6. 一饱:吃饱,满足。
  7. 方丈:这里指的是佛教寺院的住持,也引申为生活的安宁。
  8. 秋毫:指细微的事物。
  9. 要眼明:需要目光锐利,观察细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约1040-约1100),字子美,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具有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毛滂病重之时,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态度。他在病榻之上,思索与友人的交往,以及对平淡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首先,诗人以“更作天随求枸杞”的开头,展现了他对生活的随性态度。这里的“天随”二字,透露出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观,诗人并不强求,而是寄希望于自然的馈赠。接着,提到“试从子美觅黄精”,则是引入了对友人的思念,杜甫的诗意与情感在这里交织,使得本诗不仅仅是生活的写照,也流露出对友谊的向往。

后半部分“但知一饱轻方丈,不为秋毫要眼明”,则强调了生活的真实与简朴。诗人强调只要能够吃饱,安稳度日,就不必纠结于细微的事物。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理解,表明他宁愿选择简单而真实的生活,也不愿意为琐事烦恼。整首诗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充满了哲理性与人情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更作天随求枸杞:希望能顺天意去寻找枸杞,体现了一种随和的生活态度。
  • 试从子美觅黄精:想要向好友杜甫寻求黄精,表达对友情的渴望。
  • 但知一饱轻方丈:只要能够吃饱,过上安稳的生活。
  • 不为秋毫要眼明:不在意细小的琐事,保持内心的清明。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枸杞”“黄精”比喻生活的滋养。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简单、真实的生活,强调友情与生活的平和,提醒人们不要过于纠结于小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枸杞、黄精:象征着生活的滋补与健康,反映了对自然与友谊的向往。
  • 方丈:象征着安宁的生活状态。
  • 秋毫:代表细微琐事,提醒人们要放下执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精”是什么?

    • A. 一种水果
    • B. 一种中药材
    • C. 一种花卉
  2.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顺其自然
    • C. 过于细致
  3. “不为秋毫要眼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细节的追求
    • B. 不在意小事,保持清明
    • C. 迷失在琐事中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毛滂的《子温以诗将菊本见遗数日适病伏枕今少间戏作》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是反映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但毛滂更强调简单的生活态度,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对国家与家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毛滂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温泉 题松滋东禅院 题缑氏山王子晋祠 送枝江秦长官罢秩 送曹纬刘鼎二秀才 爽约 双筍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寸积铢累 雅奥 老虎屁股 探头球 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玄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远人无目 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节窍 户字头的字 行思坐忆 目字旁的字 丹墨 闻鼓而进,闻金而退 指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