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五首,暴雨初晴楼上晚景 其四》

时间: 2025-04-28 04:08:41

诗句

疾雷破屋雨翻河,一扫清风未觉多。

应似画师吴道子,高堂巨壁写降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08:41

原文展示:

疾雷破屋雨翻河,一扫清风未觉多。应似画师吴道子,高堂巨壁写降魔。

白话文翻译:

急促的雷声震破了房屋,滔滔的雨水冲翻了河流,经过一阵狂风暴雨,清新的空气似乎没有觉察到它的多么珍贵。就像画家吴道子,他在高堂大壁上描绘降魔的场面。

注释:

  • 疾雷: 迅猛的雷声。
  • 破屋: 撕裂房屋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雷雨的猛烈。
  • 翻河: 河水翻滚,形容雨水的力量之大。
  • 一扫: 一阵风将雨后的一切扫清。
  • 清风: 指暴雨后清新的空气。
  • 吴道子: 唐代著名画家,以画技高超著称,能画出神鬼之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作品风格多样,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在洛阳时,正值他与友人子由(即苏辙)相聚之时,吟咏时的心境与周围的自然景象交相辉映,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暴雨过后的宁静与清新,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以及其所带来的洗礼。开篇“疾雷破屋雨翻河”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雷声轰鸣,雨水倾泻而下,展现出一种惊心动魄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接下来的“一扫清风未觉多”则通过对比,表现出暴雨过后清风的珍贵与稀有,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的馈赠。最后两句提及吴道子,意在传达这种自然景象的美丽和壮观如同艺术作品一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亦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与敬仰,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疾雷破屋雨翻河”:雷声如破屋的巨响,雨水如翻滚的河流,形象地展现了暴雨的威力。
    • “一扫清风未觉多”:经过暴雨的洗礼,空气变得清新,但人们却未曾意识到这种清新是多么珍贵。
    • “应似画师吴道子”:将自然景象与艺术家吴道子的画作相提并论,强调自然之美。
    • “高堂巨壁写降魔”:用吴道子的画作来形容自然的壮丽,隐喻它如同高墙上壮烈的艺术作品,给人以震撼。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艺术作品相提并论,隐喻自然之美。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展现了诗人的文学功底。
  • 主题思想: 通过对暴雨及其后清新空气的描写,反映出自然的力量与美,同时表达了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

意象分析:

  • : 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威严。
  • : 代表着生命的滋润与洗涤。
  • 清风: 代表着宁静、清新与希望。
  • 吴道子: 象征着艺术的高超技艺与创造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道子”是哪个朝代的画家?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描绘的暴雨后清风的状态,诗人用什么词来形容?

    • A. 轻柔
    • B. 未觉多
    • C. 清凉

答案:

  1. A. 唐代
  2. B. 未觉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五首》和李白的《庐山谣》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但苏轼更偏重于自然力量的描绘,而李白则更突出自然与心灵的共鸣,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今年立冬後菊方盛开小饮 送客至江上 晨起看山饮酒 寄张真父舍人二首 其一 燕堂东偏一室颇深暖尽日率困於吏牍比夜乃得 对食戏作 数日不出门偶赋 古筑城曲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 夏日杂咏四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臾的词语有哪些 绵延不绝 鬼王 包含抢的成语 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牵合附会 拍板 满目萧然 出疹子 气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厌贱 听聪视明 如痴如呆 寸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立刀旁的字 石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