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6:25
次韵孙莘老见赠时莘老移庐州因以别之
苏轼
炉锤一手赋形殊,造物无心敢忘渠。
我本疏顽固当尔,子犹沦落况其余。
龚黄侧畔难言政,罗赵前头且眩书。
莘老见称政事与书,而莘老书至不工。
惟有阳关一杯酒,殷勤重唱赠离居。
炉火与锤子共同锻造出独特的形状,创造万物的造物者岂能忘却你。我本性情粗犷,正如你所言,你也处于困境,更何况他人呢?龚黄在一旁难以谈论政事,罗赵在前也只是晕眩于书本。莘老在政事与书籍中被称道,而他书法却是不堪一提。唯有这阳关一杯酒,恳请你重唱离别的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苏轼与孙莘老分别之际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与离别的惆怅。诗中通过对话与反思,展现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及个人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炉锤与造物的描写,引入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开篇以炉锤为喻,映射出创造的艰辛与独特,暗示了作者对于自身处境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期望。接着,苏轼表达了对朋友孙莘老的关心,认为他与自己一样,正处于困境之中,感慨人生的无常与艰难。
在政治与书籍的对比中,诗人提及社会名士的局限,反映了对政事的无奈与对学问的追求。最后以“阳关一杯酒”作结,既是对离别的感伤,也是对友谊的珍视,表现出一种洒脱与从容的态度。这种情感交织,既有对时局的无奈,又有对友人的深情,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考与细腻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莘老”是指谁?
诗中提到的“阳关”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