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湖寿星院此君轩》

时间: 2025-05-07 09:44:34

诗句

卧听谡谡碎龙鳞,俯看苍苍立玉身。

一舸鸱夷江海去,尚余君子六千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4:34

原文展示:

卧听谡谡碎龙鳞,俯看苍苍立玉身。一舸鸱夷江海去,尚余君子六千人。

白话文翻译:

我躺在这里,静静听着水流的声音,仿佛龙的鳞片在水中轻轻碎裂;低头俯瞧,远处的山显得苍翠挺拔,如同玉石一般的身姿。一只小船驶向江海,然而仍有六千位君子留在这里。

注释:

  • 谡谡:形容水流的声音,轻柔而细微。
  • 碎龙鳞:比喻水波荡漾,细小的波纹像龙的鳞片一样。
  • 苍苍:形容颜色深邃,通常用来形容山水的苍翠。
  • 玉身:比喻山的形状优美,像玉石一样。
  • 鸱夷:指的是一种小船,这里用来象征远行。
  • 君子:指有德行的人,这里特指留在西湖的人们。

典故解析:

  • 龙鳞: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力和尊贵,龙鳞因此也常用来形容水的波动和灵动。
  • 君子:古代儒家文化对于德行的重视,君子常用来指代有道德理想的人士。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
  •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苏轼被贬时期,他在西湖的寿星院中感慨身处的环境与人际关系,表现了他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开头的“卧听谡谡碎龙鳞”塑造了一幅宁静、优雅的自然画面,水流的声音轻柔如细语,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接着“俯看苍苍立玉身”,通过对远山的描绘,体现了大自然的伟岸与美丽,与诗人内心的理想世界形成对比。后两句则引入了“君子”的概念,提示我们不仅要欣赏自然之美,更要关注身边的人。诗人以小船的远行象征理想的追求,而“尚余君子六千人”则显示出对理想的坚持与不屈。这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卧听谡谡碎龙鳞:诗人躺下静听,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得的心态,水流声宛如龙鳞的细碎声,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灵动。
    • 俯看苍苍立玉身:低头看去,远方的山峦苍翠挺拔,仿佛一尊玉雕,显示出自然的伟大与诗人的敬畏。
    • 一舸鸱夷江海去:小船正驶向宽广的江海,象征着追求理想与出发的勇气。
    • 尚余君子六千人:即使身处江海,仍有众多志同道合的人愿意留在此地,表明理想与伙伴的珍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波比作龙鳞,形象生动。
    • 拟人:水流发出的声音被赋予了细腻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的描写和对人的思考,传达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龙鳞:象征着灵动与美丽,代表自然的韵律。
  • 玉身:象征高洁与美好,传达对自然美的赞美。
  • 君子:象征有德之人,表达了对理想与友谊的珍视。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谡谡”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水流声
      • C. 风声
    2. 诗中的“君子”指的是?
      • A. 君主
      • B. 有德行的人
      • C. 商人
    3.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 A. 理想的追求
      • B. 自然景观
      • C. 朋友的数量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的《西湖寿星院此君轩》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涉及自然景观的描绘,但苏轼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白则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相关查询

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 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 高桥舟中二首 赋惠计院允堂 对黄花 登延庆佛阁用出郊韵三首 登延庆佛阁用出郊韵三首 满庭芳(春感) 蝶恋花(吴中赵园) 望江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杂七杂八 更弦改辙 卝字旁的字 零落山丘 言字旁的字 包含阅的词语有哪些 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肀字旁的字 渊匠 西除东荡 购买动机 包含油的成语 在天之灵 遗啄 示字旁的字 金谷堕楼 相系 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