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酬李丹徒见赠之作》

时间: 2025-05-02 14:57:17

诗句

镇吴称奥里,试剧仰通才。

近挹人披雾,遥闻境震雷。

一朝逢解榻,累日共衔杯。

连辔登山尽,浮舟望海回。

以予惭拙宦,期子遇良媒。

赠曲南凫断,征途北雁催。

更怜江上月,还入镜中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7:17

原文展示:

镇吴称奥里,试剧仰通才。
近挹人披雾,遥闻境震雷。
一朝逢解榻,累日共衔杯。
连辔登山尽,浮舟望海回。
以予惭拙宦,期子遇良媒。
赠曲南凫断,征途北雁催。
更怜江上月,还入镜中开。

白话文翻译:

在吴地的镇上,称赞你才华横溢,
我在这里试图展现自己的才华。
近距离聆听人们的声音如同在雾中,
远方听到的声音如同雷鸣在震荡。
有一天偶然在榻上相逢,
日日夜夜共饮佳酿。
骑马登山游览,
乘舟远望海面。
我因自己在官场上表现拙劣而感到惭愧,
期望你能遇到好的媒人。
赠予你南方的曲子,
在征途上北方的雁鸣催促着。
更让我怜惜的是江上的明月,
映入了镜中,似乎又在开启。

注释:

  • 镇吴:指吴地的镇上。
  • 奥里:指深奥的地方,形容诗人对李的才华的赞美。
  • 试剧:尝试表演,表露才华。
  • 解榻:指放下坐榻,意指放松心情。
  • 连辔:并排骑马,形容一同游玩。
  • 良媒:好媒人,指能促成良缘的人。
  • 南凫:南方的鸭子,象征南方的美好。
  • 北雁:北方的雁,象征北方的旅途。
  • 镜中开:指月亮在镜子中映照,形成美丽的画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约649年-约713年),字子文,唐代诗人,号称“诗宗”。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为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风格清新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酬李丹徒见赠之作》是在诗人与李丹徒相识之后,李赠诗以示友谊,宋之问因此作此诗以表回应。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友谊场景,表达了对李的赞美与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仕途的惭愧与期待。

诗歌鉴赏:

《酬李丹徒见赠之作》是一首以李丹徒赠诗为契机而作的应答之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以“镇吴称奥里”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才华与希望的场景。接着“试剧仰通才”中,诗人自谦,表现出对彼此才华的尊重与渴望,这种自谦的态度让整首诗显得更加真诚。

“近挹人披雾,遥闻境震雷”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广阔的氛围,似乎在暗示两人之间的友谊如同这自然景观般深邃而辽阔。随后的“连辔登山尽,浮舟望海回”则描绘出一种洒脱的游历,象征着两人友谊的顺畅与快乐。

最后几句“以予惭拙宦,期子遇良媒”中,诗人坦诚面对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对李的祝福。整首诗在描绘友谊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情感深邃而不失轻松,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风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镇吴称奥里:称赞在吴地的人才。
  2. 试剧仰通才:试图展现自己的才华。
  3. 近挹人披雾:近处的人声似在雾中,隐约可闻。
  4. 遥闻境震雷:远处的声音如雷鸣般震响。
  5. 一朝逢解榻:某天偶然相遇。
  6. 累日共衔杯:日复一日共同饮酒。
  7. 连辔登山尽:骑马并行游览山川。
  8. 浮舟望海回:乘舟远望大海。
  9. 以予惭拙宦:因自己的仕途笨拙而感到惭愧。
  10. 期子遇良媒:希望你能遇到好的媒人。
  11. 赠曲南凫断:赠送南方的乐曲。
  12. 征途北雁催:北方的雁鸣催促着旅途。
  13. 更怜江上月:更让我怜惜的是江上的明月。
  14. 还入镜中开:映入镜中,似乎又在开启。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披雾”、“震雷”等自然景象比喻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深邃。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辔登山尽,浮舟望海回”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呼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谊与人生的感悟进行展开,既有对才华的赞美,也流露出对自己处境的惭愧,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诗人在描绘自然与友谊的同时,也在思考生命的意义,体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幽与美好,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象征神秘与未知,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
  • :象征力量与震撼,暗示着友情的深厚。
  • :象征流动与时间,代表着人生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镇吴”指的是哪个地名?

    • A. 上海
    • B. 江苏
    • C. 安徽
    • D. 浙江
  2. 诗人对自己的仕途感到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失落
    • C. 惭愧
    • D. 满意
  3. 诗中的“连辔登山尽”表达了什么?

    • A. 游览的快乐
    • B. 争吵的心情
    • C. 追求的目标
    • D. 失落的感觉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赠孟浩然》

诗词对比: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主题:友谊与离别,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
  • 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李白《赠孟浩然》

  • 主题:友谊与人生哲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风格:豪放洒脱,情感真挚。

粗略解读:

两首诗均表现了友谊的重要性,但在风格上,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观的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地抒发个人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雪窗 视旱田赋呈上元簿杨明卿 咏扬州后土祠琼花 题石洞书院 题椿桂堂 飞瀑 第一山 近无西耗(一作李敬方诗) 并州路(一作杨达诗,题云塞下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磬笔难书 亮许 无尽灯 龙字旁的字 神藏鬼伏 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吸储 臼字旁的字 假封 建之底的字 病魔缠身 身名俱泰 包含脏的词语有哪些 渺无踪影 而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包含庇的词语有哪些 战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