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沙门泓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

时间: 2025-05-07 06:38:54

诗句

三乘归净域,万骑饯通庄。

就日离亭近,弥天别路长。

荆南旋杖钵,渭北限津梁。

何日纡真果,还来入帝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8:54

原文展示:

送沙门泓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
三乘归净域,万骑饯通庄。
就日离亭近,弥天别路长。
荆南旋杖钵,渭北限津梁。
何日纡真果,还来入帝乡。

白话文翻译:

三乘法门归于清净的境地,万马齐发送行至通庄。
临近日落之时,离亭愈加接近,漫漫长路离别在即。
在荆南轻扶法杖与钵盂,渭北边界设有渡津和桥梁。
何时才能得真果,重返帝乡与众相聚?

注释:

  • 三乘:指佛教的三种主要教义,分别为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
  • 净域:指清净的境地,佛教所追求的理想世界。
  • 万骑:形容送行的人马众多。
  • 通庄:指通往庄园或城市的地方。
  • 杖钵:沙门的法器,表示出家人的身份。
  • 津梁:指渡口和桥梁,象征着路径的开始和结束。
  • 真果:指达到真理的果实,佛教中的解脱境界。
  • 帝乡:佛教中理想的境地或西方极乐世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字子文,唐代诗人,曾任官职,因其诗作多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而著称,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沙门玄奘返回荆州之际,表达对其归来的祝福和对佛教理想境地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对宗教及其传播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悠远的意象和清新的笔调,描绘了送别沙门的情景,夹杂着对佛教理想境界的追求。开篇以“三乘归净域”引入,表达了对佛教理念的认同,接着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人马众多,气氛庄重。诗中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也十分细腻,“就日离亭近,弥天别路长”一句,表现出夕阳西下时的惆怅,既有对离别的感伤,又给人一种漫长旅途的无奈。随后提到“荆南旋杖钵,渭北限津梁”,则通过对地点的叙述,增强了离别的现实感与距离感。最后以“何日纡真果,还来入帝乡”收尾,表达了对再相聚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沉。这首诗不仅仅是送别,更是对理想信仰的追求,映射了人们在纷繁世事中对精神归宿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乘归净域:表明沙门的归来与佛教思想的传播。
  • 万骑饯通庄:描绘送别的盛况,表现出社会对沙门的尊重。
  • 就日离亭近,弥天别路长:感叹离别的时间和路途的漫长。
  • 荆南旋杖钵:暗示出家人随身携带的法器,表现出其身份。
  • 渭北限津梁:描述地理位置,构建诗的现实背景。
  • 何日纂真果,还来入帝乡: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荆南旋杖钵,渭北限津梁”,形成对称美。
  • 比喻:如“真果”暗喻修行的成果与理想。
  • 象征:路途、亭子等意象象征着人生的旅程与选择。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尊重与向往,对离别的感伤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三乘:象征佛教的深邃智慧。
  • 万骑:象征送别的情谊与庄重。
  • 杖钵:象征沙门的身份与信仰。
  • 帝乡:象征理想的归宿与精神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乘”指的是什么?
    • A. 佛教的三种法门
    • B. 三种交通工具
    • C. 三种食物
  2. “何日纡真果”中的“真果”象征什么?
    • A. 真实的果实
    • B. 达到的解脱境界
    • C. 一种水果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夜泊牛津》赵师秀

诗词对比

  • 《送别》:同样表达离别的情感,形式与音韵上有异,但核心主题相似,均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往的眷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再和 读太白诗一首和竹溪 杂咏一百首·支遁 杂咏一百首·李林甫 商妇词十首 病起十首 绝句三首 贺新郎(傅相生日壬戌) 莺梭 漫兴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搔首不知痒处 比字旁的字 行有余力 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二字旁的字 戴霜履冰 肀字旁的字 燃糠自照 互为表里 扰劫 烧焊 龙阳恨 鼎字旁的字 包含择的成语 穴宝盖的字 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屯居 丝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