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6:00
短发平分燕尾,浓脂乍点猩唇。
罗衣轻薄泥人温,安得一枝栖稳。
相见争如不见,寻因却更无因。
几回欢笑几回颦,愁梦都无凭准。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形象,她的短发分成燕尾状,鲜红的唇色刚刚涂抹上,轻薄的衣衫像泥人一般温柔。她希望能有一根稳固的枝条可以栖息,但现实却让她无法如愿。两人相见的时刻,反而不如不见,因为寻找相聚的原因却愈加无从寻觅。经历了多少次欢笑,多少次愁苦,却发现愁梦没有任何凭据。
作者介绍:袁克文,清代诗人,字子谦,号秋水,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人情物态,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形象和内心情感,反映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西江月》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开头两句描绘了女子的外貌,短发与鲜红的唇色构成了清新而生动的形象,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女子。然而,接下来的描写却转向了内心的渴望和无奈,表达了对爱情的期盼与失落。
“安得一枝栖稳”一句,展现了她对稳定爱情的渴望,但接下来的“相见争如不见”则揭示了相遇后带来的失落感,似乎相聚并没有真正的快乐。经历欢笑与愁苦的对比,诗人在情感的反复中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爱情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最终留下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女子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情感的脆弱。
诗词测试:
诗中“短发平分燕尾”形容的是哪种形象?
“安得一枝栖稳”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相见争如不见”反映了什么情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