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3:46
属三秋正半,暮云敛月舒圆。
误警鹤鸣皋,栖乌绕树,魑魅惊旋。
寻常对三五夜,纵清光皎洁未精妍。
须是风高气爽,一轮绝后光前。
无偏。故国迢迢,千万里共婵娟。
但陟屺瞻驰,高楼念远,宁不凄然。
天涯更新雁过,哀嗷出塞影联翩。
空俾骚人叹羡,向隅耿耿无眠。
正值三秋时节的中旬,暮云收敛,明月渐圆。
惊起了岸边的鹤鸣,栖息的乌鸦围绕着树飞旋,妖魅在空中游荡。
平常在这三五的夜晚,纵然清光皎洁却没有那样的妩媚动人。
一定是风高气爽,月亮在空中分外明亮。
这景象没有偏差。故乡遥远,千千万万里与月光共度这美好的时刻。
但我登上高处,眺望远方,难道不感到凄凉吗?
天涯海角,候鸟飞过,哀鸣的声音在塞外回荡。
只让骚人们感叹羡慕,独自一人在角落里辗转难眠。
洪皓(约1050-1130),字子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曾任职于朝廷,因词风清新、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推崇。
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表达了作者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渴望。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时刻,然而身在他乡的作者却在月光下感受到孤独与惆怅。
《木兰花慢(中秋)》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中秋词。洪皓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景色和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明月高悬,云彩轻柔,呈现出一幅宁静的画面,令人心醉。然而,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诗人却感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尤其是“宁不凄然”一句,表达了他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感。
诗中反复提到的“故国迢迢”,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乡愁。尽管明月在天上,诗人却无法与家人共享这一美好时刻,心中难免感到惆怅。最后,作者以“空俾骚人叹羡”收尾,既表现了对他人幸福的羡慕,也反映了自身的孤独与无奈,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使得整首词在清丽的表象之下,隐藏着更为深刻的情感内涵。
整首诗以中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团圆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感慨。在美丽的月光下,诗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深深的惆怅和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折射出人们在团圆节日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诗中提到的“属三秋正半”是指哪个节气?
A. 春分
B. 夏至
C. 中秋
D. 冬至
诗中的“故国迢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思乡
C. 无聊
D. 愤怒
“天涯更新雁过”中的“雁”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家庭的团聚
C. 孤独的旅行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C 2.B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