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词 其二 皇帝閤》

时间: 2025-05-07 06:40:29

诗句

雨足秧分圳,风清麦弄岐。

圣心涵水镜,即是太平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0:29

原文展示:

雨足秧分圳,风清麦弄岐。圣心涵水镜,即是太平基。

白话文翻译:

雨水充足,稻秧在小渠中茁壮成长;微风徐来,麦田在岔路旁摇曳。圣明的君主如同水面上的明镜,这正是太平盛世的基础。

注释:

  • 雨足:雨水充足,形容农田滋润。
  • :稻秧,指初生的稻苗。
  • 分圳:小渠,指灌溉用的小水渠。
  • 风清:清风,形容天气爽朗。
  • 麦弄岐:麦田在岔路旁的样子,形容麦田丰收的景象。
  • 圣心:指明君的心思,形容明主的智慧和仁德。
  • 涵水镜:水面如同镜子一样平静,象征理智和清明。
  • 太平基:太平的基础,指国家安定的根本。

典故解析:

“圣心涵水镜”可以理解为借用水的清澈来比喻君主的公正和智慧,反映出古代儒家思想中对君主理想的期待。太平盛世是古代文人共同追求的理想状态,强调君主德治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子龙,号退庵,宋代诗人,性情雅逸,擅长咏物、抒怀,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端平二年端午节之际,正值农作物生长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寄托了对安定太平社会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耕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农村图景。开头两句“雨足秧分圳,风清麦弄岐”描绘了丰收的希望,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好。诗人在这里用雨水和风的变化,暗示了农民辛勤耕作的成果,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激。而接下来的“圣心涵水镜,即是太平基”则从个体情感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强调了明君对国家安定的重要性。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政治理想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足秧分圳:描绘了雨水充沛的景象,稻田中的秧苗在小渠中茁壮成长,象征着农业的丰收。
  2. 风清麦弄岐:清风吹拂,麦田在岔路旁摇曳,展现了大自然的活力和丰收的喜悦。
  3. 圣心涵水镜:指代明君的智慧和仁德,如同水面般清澈,反映出君主的明智。
  4. 即是太平基:强调明君的德治是国家太平的根本所在,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圣心比作水镜,强调明君的清明与仁德。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自然与政治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明君治国理想的渴望,反映出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表达了对社会和谐与政治清明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滋润和丰收。
  • 禾苗:代表希望和生机。
  • :传达清新和自由的感觉。
  • 水镜:象征明智与清晰的判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描绘了哪种自然景象?

    • A. 暴风雨
    • B. 丰收的田野
    • C. 寒冷的冬天
  2. “圣心涵水镜”中的“水镜”指的是什么?

    • A. 反射自然景象
    • B. 君主的智慧与公正
    • C. 水面上的波纹
  3. 整首诗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战争的恐惧
    • B. 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 C. 对个人烦恼的诉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国家动荡与希望,反映了诗人与洪咨夔在对社会现象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洪诗的乐观与对明君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手册》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明发阶口岸下 跋袁起岩所藏後湖帖并遗像一轴,诗中语皆檃 题刘高士看云图 行部决狱,宿新隆寺观邹至完题壁 後圃散策 诚斋题三老图 雨晴得毗陵故旧书 道旁雨中松 五月一日过贵溪舟中苦热 夜过五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年尽岁除 包含蓝的成语 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顺过饰非 賱賰 生字旁的字 抛家髻 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宝盖头的字 双人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 各不相谋 非字旁的字 怯钝 形销 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贤质 靡有孑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