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0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1:44
薛君堂悬山水字,请我试作山水诗。
呼童磨墨慰君意,强作安得有好辞。
昔年曾是杜陵客,东城水上横此碑。
字方数尺形势健,岂似取次笔画为。
东城父老语於我,推本创自开元时。
不知当时何所用,费功鑱刻为瑰奇。
我去长安十载后,此石谁辇来京师。
苑中构殿激流水,暮春修禊浮酒卮。
是时祠臣出不意,酒半使赋或气萎。
日斜鸣跸不可驻,未就引去如鞭笞。
脱我幸得预此列,玉阶立写从然萁。
今虽下笔不称意,已书满幅令君嗤。
薛君堂悬挂着山水的字,请我试着写一首山水诗。
我叫小童磨墨以安慰他的心意,然而我强作诗词,怎么能有好的辞句呢?
我昔日曾是杜陵的客人,东城水面上悬挂着这块碑。
字形方方数尺,气势雄健,岂能简单地用笔画代替?
东城的父老告诉我,这块碑的书法是创作于开元年间。
我不知道当时这碑是用来做什么的,费了很多功夫雕刻成如此奇特的样子。
我离开长安已经十年,这块石碑是谁抬到京城来的呢?
园中的殿宇激荡着流水,暮春时节修禊飘浮着酒杯。
那时祭祀的官员突然出现,酒喝到一半时气息却萎顿。
夕阳西斜,车马鸣响无法停驻,未完成就被催走如同鞭笞。
我很高兴能参与这个盛会,站在玉阶上写下这幅诗篇。
如今虽然下笔不尽如意,已然书写满幅让君嗤笑。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白华,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受邀为薛君堂的山水字赋诗之时,反映了他对创作的困惑和对经典的追溯。诗中结合了个人经历与社会背景,表现出对艺术的认真态度和对历史的思考。
本诗通过对山水字的创作过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艺术创作的困惑与无奈。开篇即提到薛君堂的邀请,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但随即转入对创作的深入思考,表现出诗人对文字与书法的尊重与敬畏。诗中通过对碑文的描述,反映出历史的厚重感,并引发对过去的追忆与思索。梅尧臣以“我去长安十载后,此石谁辇来京师”的句子,表达了时光流逝与人事变迁的感慨,带有一丝无奈与惆怅。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与文化的赞美,也是对自身艺术修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字的敬仰与创作的艰辛,结合历史的流逝与个人的体验,传达了对艺术的深思与追求。整体情感基调既有自谦,又有对传统的尊重。
薛君堂悬挂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东城水上横此碑”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自己作品的态度是?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梅尧臣的这首诗更多地关注历史与个人经历的融合,而王维则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宁静。两者都展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