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2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23:13
何言避徂暑,清宴水轩闲。
竹气阴池凤,云峰照衮山。
玳簪方映座,彩服亦承颜。
乐奏寒波上,杯香绿芰间。
瓜浮五色烂,帘卷半钩弯。
今日宾裾盛,袁刘岂足攀。
这首诗表达了在炎热夏日中,作者与友人们在池亭中进行清凉宴会的情景。诗人问道,何必为了避开酷暑而逃走呢?这里有清凉的宴会,水边的环境十分悠闲。竹子散发的气息在池塘上方,云雾缭绕的山峰映照在衣袍上。华丽的玳瑁簪子映衬着座位,五彩斑斓的服装也映出了笑颜。乐曲在波光粼粼的水上奏响,香醇的酒香在碧绿的芰荷之间飘荡。五色的瓜果漂浮在水面上,帘子轻轻卷起,半钩的弯影生动而美丽。今天的宾客衣袍华美,袁安和刘伶又岂能与之相比呢?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兼具古意和新意,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此诗创作于夏季,作者与友人在池亭中相聚,借此清凉的环境表达对酷暑的无畏和朋友间的欢愉。通过宴会的场景描绘,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文化。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凉的夏日宴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宴会的轻松氛围和周围的美好景色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开头两句“何言避徂暑,清宴水轩闲。”虽然是在说避暑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是在强调此时此刻的宁静与惬意。接下来的描写中,竹子的清香、云峰的倒影、华丽的服饰、悠扬的乐声,层层叠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夏日图景。
诗中以“乐奏寒波上,杯香绿芰间”来表现宴会的欢愉,酒香和乐声交融,令人神往。最后两句“今日宾裾盛,袁刘岂足攀”则进一步强调了宾客的华丽和聚会的盛况,使得整首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自豪感,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名士的敬仰。
何言避徂暑,清宴水轩闲。
表达对酷暑的无畏,强调清凉的宴会环境。
竹气阴池凤,云峰照衮山。
描绘自然环境中的竹子和山峰,渲染了清新和高雅的氛围。
玳簪方映座,彩服亦承颜。
通过华丽的饰品和服装,体现出宴会的盛大和宾客的雅致。
乐奏寒波上,杯香绿芰间。
传达出音乐和酒香交融的宴会氛围,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
瓜浮五色烂,帘卷半钩弯。
描绘宴会上的丰盛美食和柔和的自然环境,营造出和谐美好的画面。
今日宾裾盛,袁刘岂足攀。
最后总结宴会的盛况,并表达对历史名士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凉的夏日宴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宋代士人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诗中提到的“清宴”指的是什么?
A. 热闹的宴会
B. 清凉的宴会
C. 悲伤的宴会
诗中的“袁刘”指代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袁安和刘伶
B. 袁绍和刘备
C. 袁世凯和刘少奇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友谊的珍视
C. 对历史的回忆
梅尧臣《太尉相公中伏日池亭宴会》与苏轼《赤壁赋》
这两首诗都展示了自然景色和宴会的场景,梅尧臣侧重于夏日清凉的氛围,而苏轼则在描绘赤壁的壮丽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哲思。两者都表现了对友谊的重视,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