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采桑子》

时间: 2025-04-27 15:10:51

诗句

前欢几处笙歌地,长负登临。

月幌风襟。

犹忆西楼著意深。

莺花见尽当时事,应笑如今。

一寸愁心。

日日寒蝉夜夜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0:51

原文展示:

前欢几处笙歌地,长负登临。月幌风襟。犹忆西楼著意深。莺花见尽当时事,应笑如今。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回忆过去的欢聚之地,令人长久怀念。月光映照,轻风拂面,依然想起当年在西楼时的深情。如今,花鸟已不再,往日情景仿佛在嘲笑着今天的我。一寸愁苦的心情,日日夜夜都在寒蝉和敲击的砧板声中回响。

注释:

  • 笙歌地:指音乐歌唱的地方。
  • 长负:长久以来的遗憾或负担。
  • 月幌:月光的照耀。
  • 风襟:风吹拂衣襟,形容轻松自在。
  • 西楼:指某个特定的地方,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莺花见尽:指春天的鸟花已逝,暗示美好时光的流逝。
  • 寒蝉:秋天的蝉,象征着孤独与哀愁。
  • :指砧板,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989-1055),字叔原,号自牧,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细腻、婉约,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为题材。他在词坛上与李清照、苏轼等人齐名。

创作背景:

《采桑子》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借助对过去的怀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美丽而又哀伤的画面。开头的“前欢几处笙歌地”便设定了情感的基调,表达了对往昔欢聚时光的深切怀念。随着词句的发展,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月光下、微风拂面、充满诗意的场景中,令人感到恍若身临其境。

然而,随着对往昔的追忆,现实的愁苦也逐渐显露出来。“莺花见尽当时事,应笑如今”一句,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往日的美好似乎在如今的寂寞中显得格外刺眼。最终,词人以“一寸愁心”收尾,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深深惆怅,寒蝉的鸣叫与砧板的敲击声更是将那种孤寂与忧伤推向高潮。

整首词以清丽的意象、感人的情感和优雅的语言,构建出一种既美丽又悲伤的氛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欢几处笙歌地:回忆往昔的欢聚之地,暗示对快乐时光的渴望与怀念。
  • 长负登临:表达了一种对这些美好时光的遗憾和无奈。
  • 月幌风襟: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犹忆西楼著意深:强调对特定记忆的追忆,西楼成为情感寄托的所在。
  • 莺花见尽当时事,应笑如今:对比过去和现在,感慨时光荏苒。
  • 一寸愁心:用细腻的情感描绘愁苦的内心。
  • 日日寒蝉夜夜砧:强调孤独与生活琐碎的交织,进一步加深了孤寂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蝉”和“砧”,通过意象传达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句子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笙歌:欢乐的音乐,象征美好的回忆。
  • 西楼:特定的地点,象征着深厚的情感。
  • 寒蝉:孤独与哀愁的象征。
  • :生活的琐碎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前欢几处笙歌地”中的“笙歌”指的是什么? A. 诗歌
    B. 音乐和歌唱
    C. 舞蹈

  2. 诗中提到的“西楼”象征着什么? A. 乡愁
    B. 现实生活
    C. 美好的回忆

  3. “日日寒蝉夜夜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愁苦
    C. 兴奋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晏几道《采桑子》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晏几道更侧重于孤独与愁苦,李清照则更多体现出对爱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词的魅力:从晏几道到李清照》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别李常侍 道情偈三首 秋望寄王使君 怀周朴、张为 怀四明亮公 上孙使君 秋晚野步 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春晚寄卢使君 边上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非字旁的字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病字头的字 茭鸡 跑跑跳跳 良选 火字旁的字 风行草偃 旧故 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明枪好趓,暗箭难防 琼岛春云 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风字旁的字 世路荣枯 胃腺 攴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