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0:51
前欢几处笙歌地,长负登临。月幌风襟。犹忆西楼著意深。莺花见尽当时事,应笑如今。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这首词回忆过去的欢聚之地,令人长久怀念。月光映照,轻风拂面,依然想起当年在西楼时的深情。如今,花鸟已不再,往日情景仿佛在嘲笑着今天的我。一寸愁苦的心情,日日夜夜都在寒蝉和敲击的砧板声中回响。
晏几道(约989-1055),字叔原,号自牧,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细腻、婉约,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为题材。他在词坛上与李清照、苏轼等人齐名。
《采桑子》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借助对过去的怀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
《采桑子》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美丽而又哀伤的画面。开头的“前欢几处笙歌地”便设定了情感的基调,表达了对往昔欢聚时光的深切怀念。随着词句的发展,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月光下、微风拂面、充满诗意的场景中,令人感到恍若身临其境。
然而,随着对往昔的追忆,现实的愁苦也逐渐显露出来。“莺花见尽当时事,应笑如今”一句,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往日的美好似乎在如今的寂寞中显得格外刺眼。最终,词人以“一寸愁心”收尾,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深深惆怅,寒蝉的鸣叫与砧板的敲击声更是将那种孤寂与忧伤推向高潮。
整首词以清丽的意象、感人的情感和优雅的语言,构建出一种既美丽又悲伤的氛围,令人深思。
整首词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前欢几处笙歌地”中的“笙歌”指的是什么?
A. 诗歌
B. 音乐和歌唱
C. 舞蹈
诗中提到的“西楼”象征着什么?
A. 乡愁
B. 现实生活
C. 美好的回忆
“日日寒蝉夜夜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愁苦
C. 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