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2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27:22
灯窗磨岁月,竹帛勒功名。
晦迹溪西隐,终身谷口耕。
似山犹有漏,于佛悟无生。
尚喜家驹骏,何惭辅嗣甥。
在灯下度过了岁月,书卷中铭刻着功名。
隐居在溪水西边,终生在山谷中耕作。
就像山石依然有缝隙,佛教中领悟无生的道理。
我仍然高兴于自己家中的骏马,怎会为辅佐侄子而感到羞愧呢?
《挽郑郎公卫》是一首充满思考与感慨的挽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灯窗磨岁月”描绘了学习与思考的环境,暗示了逝者在世时的追求与理想。“竹帛勒功名”则进一步强调了功名与学识的关系,表达了对逝者在世成就的赞美。
后半部分“晦迹溪西隐,终身谷口耕”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得,表现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似山犹有漏,于佛悟无生”中的佛教思想,借用自然之象,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哲理,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本质。最后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家庭的珍视与自豪,整体上,这首诗既有对友人的哀悼,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情感细腻而真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怀念,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的珍视,展现了生命哲理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灯窗”象征什么?
“于佛悟无生”中的“无生”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挽郑郎公卫》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多地包含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