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3:04
原文展示:
乌夜啼 高启 〔明代〕 啼乌惊多栖未久,半起疏桐上高柳。 灯下佳人颦浅眉,机中少妇停纤手。 月入空闺夜欲深,数声犹似听君琴。
白话文翻译:
乌鸦啼叫,惊扰了刚栖息不久的鸟儿,它们半起身,在稀疏的桐树和高柳之间。 灯下,美丽的女子微微皱起浅浅的眉头,织机旁的少妇停下了纤细的手。 月光照进空荡的闺房,夜色渐深,乌鸦的啼声仿佛是听到了君王的琴声。
注释:
啼乌:啼叫的乌鸦。 栖未久:刚栖息不久。 疏桐:稀疏的桐树。 颦浅眉:微微皱起浅浅的眉头。 机中少妇:织机旁的少妇。 停纤手:停下了纤细的手。 空闺:空荡的闺房。 夜欲深:夜色渐深。 数声犹似听君琴:乌鸦的啼声仿佛是听到了君王的琴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乌夜啼》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乌鸦的啼叫和夜晚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诗人个人可能正处于一种孤独或思念的状态。诗中通过乌鸦的啼叫和夜晚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孤寂和思念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乌夜啼》以乌鸦的啼叫为引子,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场景。诗中,“啼乌惊多栖未久”一句,既表达了乌鸦啼叫的突然和惊扰,也暗示了夜晚的宁静被打破。接下来的“半起疏桐上高柳”,通过乌鸦的动作,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动态感。后两句“灯下佳人颦浅眉,机中少妇停纤手”,则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传达了一种孤寂和思念的情感。最后,“月入空闺夜欲深,数声犹似听君琴”,以月光和乌鸦的啼声,营造出一种幽深和思念的氛围,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乌鸦的啼叫和夜晚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孤寂和思念情感贯穿始终,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