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竞渡棹歌 其四》

时间: 2025-05-01 13:52:58

诗句

驾灵鼍,驾灵鼍,几年翠舞与珠歌。

看到日斜犹未足,涌金门外涌金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2:58

原文展示:

竞渡棹歌 其四 黄公绍 〔宋代〕

驾灵鼍,驾灵鼍, 几年翠舞与珠歌。 看到日斜犹未足, 涌金门外涌金波。

白话文翻译:

驾着灵鼍,驾着灵鼍, 多年来欣赏着翠绿的舞蹈和珍珠般的歌声。 直到太阳斜下,仍然觉得不够, 涌金门外,金色的波浪翻涌。

注释:

  • 灵鼍:传说中的神兽,这里可能指龙舟。
  • 翠舞:翠绿的舞蹈,形容舞姿优美。
  • 珠歌:珍珠般的歌声,形容歌声悦耳。
  • 涌金门:古代杭州城门之一,这里指城门外的西湖。
  • 涌金波:金色的波浪,形容湖面波光粼粼。

诗词背景: 黄公绍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描绘的是宋代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节奏感强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热闹气氛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驾灵鼍”的重复,营造出一种节奏感和动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中。诗中的“翠舞”与“珠歌”形象地描绘了节日中的歌舞表演,而“看到日斜犹未足”则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欢乐时光的留恋。最后一句“涌金门外涌金波”以金色的波浪形容湖面的波光,增添了诗的色彩感和视觉美感,整体上展现了宋代端午节的盛况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 首句“驾灵鼍,驾灵鼍”通过重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同时也突出了龙舟竞渡的动感。
  • “几年翠舞与珠歌”描绘了节日中的歌舞表演,通过“翠舞”和“珠歌”的意象,传达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 “看到日斜犹未足”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时光的留恋,即使太阳斜下,仍然觉得欢乐时光不够。
  • “涌金门外涌金波”以金色的波浪形容湖面的波光,增添了诗的色彩感和视觉美感,同时也象征着节日的繁荣和喜庆。

修辞手法:

  • 重复:首句的重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翠舞”和“珠歌”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歌舞表演。
  • 意象:“涌金波”通过意象,增添了诗的色彩感和视觉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庆祝端午节龙舟竞渡的欢乐气氛,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时光的留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灵鼍:象征龙舟,代表着节日的活动。
  • 翠舞:象征歌舞表演,代表着节日的欢乐。
  • 珠歌:象征悦耳的歌声,代表着节日的喜庆。
  • 涌金波:象征湖面的波光,代表着节日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灵鼍”指的是什么? A. 龙舟 B. 神兽 C. 舞蹈 D. 歌声

  2. “翠舞与珠歌”描绘了什么? A. 节日中的歌舞表演 B. 日常生活中的娱乐 C. 战争场面 D. 自然景色

  3. 诗中的“涌金波”形容的是什么? A. 湖面的波光 B. 金色的波浪 C. 节日的热闹 D. 战争的激烈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端午帖子词》: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和气氛。
  • 陆游的《乙卯重五诗》:通过端午节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端午帖子词》与黄公绍的《竞渡棹歌》都是描写端午节的诗作,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节日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而黄公绍的诗则更注重对节日热闹气氛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绍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节日文化研究》:详细介绍了宋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吉水问萧伯和兄弟云在县四十里之罗陂远不 湖州赠刘二弟兼呈伯瑞昆仲二首 喜公择之归兼怀子崧三首 送人赴阙 别季承 挽南涧先生三首 步溪头 从王彦博觅洞庭柑三首 其二 十六夜月 初八日过总持以雨不得观龙井休日再往经孺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鸾漂凤泊 同字框的字 跅幪不羁 兀字旁的字 奔霄 一貌倾城 责躬引咎 龠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要遮 苦海茫茫 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安其所习 刊灭 连鼓 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