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4:06
与僧道升二首
王安石
升也初见我,肤腴仍洁白。
今何苦而老,手脚皴以黑。
闻有道人者,於今号禅伯。
嬲汝以一句,西归瘦如腊。
汝观青青枝,岁寒好颜色。
此松亦有心,岂问庭前柏。
与僧道升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年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初次遇见道升时,他的皮肤光滑而白皙;如今为什么要忍受衰老,手脚却变得粗糙而黑暗?听说有位道人,现在被称为禅伯,他用一句话来讥讽我,西去时瘦得如同腊肉。你看那青青的树枝,在寒冷的岁月中依然保持着美丽的颜色。这棵松树同样有自己的情感,何必去在意庭前的柏树?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动者,提倡政治、经济改革。王安石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清丽,深受后世推崇。
《与僧道升》是王安石在与道升相识后,感悟人生和岁月流逝而创作的。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对衰老的无奈和对自然生命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时间对人的影响。诗人通过对道升初见时的描绘,以及如今的衰老,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变化。开头的“肤腴仍洁白”与后面的“手脚皴以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衰老的感慨与对昔日青春的怀念。道升被称为“禅伯”,表明他在修道方面的成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修行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反思。
在对生活的观察中,诗人提到“青青枝,岁寒好颜色”,这是对自然的赞美,表明在困境中也能保持生命的活力与美丽。同时,通过“此松亦有心,岂问庭前柏”,强调松树的坚韧与情感,暗示人应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坚定。整首诗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也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具有哲理性的思考。
升也初见我,肤腴仍洁白。
句中描绘初见道升时的美好状态,表现出对昔日青春的怀念。
今何苦而老,手脚皴以黑。
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与困惑,手脚的粗糙象征着岁月的侵蚀。
闻有道人者,於今号禅伯。
引入道升的身份,表明他在修行方面的成就,带有尊重的意味。
嬲汝以一句,西归瘦如腊。
描述道升用一句话调侃自己,表明自己在生活中的困顿与消瘦。
汝观青青枝,岁寒好颜色。
通过自然景象表现生命的顽强,强调在逆境中也能保持美丽。
此松亦有心,岂问庭前柏。
以松树和柏树作对比,强调松树的内心世界,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本诗通过对衰老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传达了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强调在困境中仍应保持内心的坚韧与美丽。
诗中提到的“肤腴”是指什么?
“岁寒好颜色”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此松亦有心”是什么意思?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王安石的《与僧道升》侧重于对衰老和自然的感悟,而李白的《将进酒》则更多表现出对人生短暂的豪情。两者都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