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3:21
原文展示
草没重湖路,帆孤一叶舟。飘风来复断,冻雨落还收。游目穷天末,题诗欠笔头。登临有如此,好在岳阳楼。
白话文翻译
草丛淹没了通往重湖的小路,孤帆如同一叶小舟。飘风时来时断,冻雨落下又停。放眼望去,天边尽收眼底,题诗时却感到笔墨不足。登临此地,景色如此壮丽,好在有岳阳楼。
注释
- 草没重湖路:草丛淹没了通往重湖的小路。
- 帆孤一叶舟:孤帆如同一叶小舟。
- 飘风来复断:飘风时来时断。
- 冻雨落还收:冻雨落下又停。
- 游目穷天末:放眼望去,天边尽收眼底。
- 题诗欠笔头:题诗时却感到笔墨不足。
- 登临有如此:登临此地,景色如此壮丽。
- 好在岳阳楼:好在有岳阳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岳阳楼与友人吕益卿同游时所作。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登临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诗意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首两句通过对草丛和孤帆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氛围。中间两句以飘风和冻雨的变幻,增强了自然景色的生动感。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在美景面前的诗意追求,以及对岳阳楼的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和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没重湖路:通过“草没”形容小路的隐秘,增强了自然的野趣。
- 帆孤一叶舟:以“孤”和“一叶”形容帆船的孤寂,增强了画面的静谧感。
- 飘风来复断:通过“飘风”和“来复断”描绘风的变幻,增强了自然景色的动态美。
- 冻雨落还收:以“冻雨”和“落还收”形容雨的变幻,增强了自然景色的生动感。
- 游目穷天末:通过“游目”和“穷天末”表达了对天边的无限向往。
- 题诗欠笔头:以“欠笔头”形容诗意的不足,表达了对诗意的追求。
- 登临有如此:通过“登临”和“有如此”表达了对景色的赞美。
- 好在岳阳楼:以“好在”表达了对岳阳楼的喜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帆孤一叶舟”中的“一叶”比喻帆船的孤寂。
- 拟人:如“飘风来复断”中的“来复断”拟人化风的变幻。
- 对仗:如“飘风来复断,冻雨落还收”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岳阳楼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诗意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感受和艺术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没:隐秘的小路,增强了自然的野趣。
- 帆孤:孤寂的帆船,增强了画面的静谧感。
- 飘风:变幻的风,增强了自然景色的动态美。
- 冻雨:变幻的雨,增强了自然景色的生动感。
- 游目:对天边的无限向往。
- 题诗:对诗意的追求。
- 登临:对景色的赞美。
- 好在:对岳阳楼的喜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草没重湖路”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草丛淹没了通往重湖的小路
B. 重湖上的草丛
C. 草丛中的小路
D. 重湖边的草丛
-
诗中“飘风来复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题诗欠笔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诗意的追求
B. 对笔墨的不足
C. 对诗意的满足
D. 对笔墨的充足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岳阳楼》:同样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但情感更为深沉。
- 范仲淹《岳阳楼记》:以散文形式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和历史。
诗词对比:
- 赵蕃《二十八日同临湘尉曹吕益卿登岳阳楼》与杜甫《登岳阳楼》:两者都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但赵蕃的诗更为清新,杜甫的诗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散文,有助于了解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