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4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41:55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珙璧衣冠十六传,更无一士死君前。
自惭重赵非九鼎,犹幸延韩更数年。
孟博囊头真自爱,杲卿钩舌要谁怜。
人间信有网常在,万古西山皎月悬。
在己卯年十月的第一天,我来到燕越,五天后遇到狴犴,感慨而作此诗。
珙璧和华服已经传承了十六代,但如今再没有一位士人愿意在君主面前牺牲。
我自愧不如赵氏九鼎之重,然而还庆幸能延续韩氏的名声多几载。
孟氏的博囊头真是自爱,杲卿的钩舌又有谁来怜悯呢?
人间确实有一种无形的网一直存在,亘古的西山上,皎洁的明月依然高悬。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君实,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国家危亡之际,积极参与抗元斗争,最终被俘而死。文天祥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风格雄浑激昂,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国家动荡,文天祥身处燕越,感慨国破家亡的悲痛,借景抒怀,表达对士人责任感的懊恼和对历史的反思。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身陷国家危机之际,情感深沉而激烈。开头以“珙璧衣冠”引出对士人的追思,传达出一种对士人使命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敬畏。紧接着,他以自愧之情抒发对赵非的感慨,强调了士人对于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诗中“犹幸延韩更数年”,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对自己实际情况的不满。
诗中通过对比和反讽,展示了士人风骨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苍凉。最后一句“人间信有网常在,万古西山皎月悬”,以“网”和“月”作为象征,传达了一种哲学思考,暗示着无形的约束与恒久的理想。整首诗气势开阔,情感真挚,是文天祥爱国情怀的集中体现。
整首诗以“士人”作为核心,探讨了士人在历史变迁中的责任与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前途的深切反思,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珙璧”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人间信有网常在”中,网象征着_____。
判断题:文天祥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对/错)
以上为对《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的详细解析与介绍。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