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恭挽皇清授赠中宪大夫常理斋老先生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7:28:04

诗句

凄风苦月透刀瘢,万里长征竟未还。

但使淩烟名不朽,忠魂到处是家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28:04

原文展示

凄风苦月透刀瘢,
万里长征竟未还。
但使淩烟名不朽,
忠魂到处是家山。

白话文翻译

凄凉的风和苦涩的月光映照着刀疤,
万里长途跋涉的征途竟然没有归来。
只要让这淩烟的名声不朽,
忠诚的灵魂无论到哪里都是故乡的山川。

注释

  • 凄风苦月:形容环境的凄凉,风吹得冷,月光显得苦涩。
  • 刀瘢:刀伤的痕迹,常用来象征战争的创伤。
  • 万里长征:指漫长的征程,暗指战斗或艰难的旅途。
  • 淩烟:指一种烟雾,象征着名声或信誉。
  • 忠魂:指忠诚的灵魂,指因忠诚而死去的人。
  • 家山:故乡的山川,象征着归属感和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万里长征”一词常常用来形容艰难的旅程,尤其是在历史上与军事行动相关的背景下。诗中提到的“忠魂”则可以联系到历史上许多为国捐躯的英烈,这些英烈的精神与名声都将永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玉珩,清代诗人,字子飞,号玉珩,生于1746年,卒于1823年。他的诗歌以抒情见长,常以自然景物、人物命运为题材,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有关,诗人借此表达对战士的怀念和对忠诚精神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忠魂的感怀。开篇的“凄风苦月”直接营造了一种忧伤的氛围,突显了战斗带来的伤痛和对逝去生命的哀悼。随着“万里长征竟未还”的铺陈,诗人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更深层的思考,表达了对那些未能归来的战士的惋惜与敬仰。

接下来的“但使淩烟名不朽”,则转向对名声与忠诚的反思,暗示虽然肉体消亡,但精神与名声却可以永存。“忠魂到处是家山”的结尾,强调了忠诚的灵魂无论身处何地,心中永远有对故乡的眷恋,展现出诗人对忠诚与牺牲的深切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凄风苦月透刀瘢”:描绘了一个凄凉的环境,暗示战争的残酷和痛苦。
    • “万里长征竟未还”:表达了对离去战士的思念与惋惜。
    • “但使淩烟名不朽”:强调忠诚与名声的永恒。
    • “忠魂到处是家山”:表达了对故乡的情感和忠魂的广泛存在。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如“凄风苦月”和“万里长征”。
    • 隐喻:通过“刀瘢”象征战争的创伤,“淩烟”象征名声的持久性。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主题是对忠诚与牺牲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忠魂的敬仰,体现了对故乡的不离不弃之情。

意象分析

  • 凄风苦月:象征痛苦与孤独,表达环境的压抑感。
  • 刀瘢:象征战争的创伤与历史的沉重。
  • 淩烟:象征名声的持久性,表达对忠诚的追求。
  • 忠魂:象征英烈精神,强调忠诚与牺牲的伟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里长征”指的是什么?

    • A. 旅行
    • B. 战斗
    • C. 归乡
  2. “凄风苦月”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兴奋
  3. 诗中“忠魂到处是家山”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家乡的思念
    • B. 对未来的期许
    • C. 对战争的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李白《将进酒》:则展现了豪放的情怀与对生命的热爱,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恭挽皇清授赠中宪大夫常理斋老先生二首 其二》的诗意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青青河畔草 雉子班 箜篌谣 日出入 宰予昼寝 钱若赓断鹅 莲藕花叶图 岭南江行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釆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理不胜词 草创未就 病字头的字 驰辩 邑野 玄字旁的字 根柢未深 刑无等级 包含寰的词语有哪些 断鹤续凫 辣语 以资切磋 穷理尽微 皮字旁的字 包含昨的词语有哪些 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