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6:5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6:57:09
满江红 薄暮碧桃花下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天碧云横,映夕照深掩翠帷。
纹窗外碧桃含笑,薄云燕支。
静女羞回红粉靥,仙姝争试茜罗衣。
看树头天际两般霞,交映时。
循苔径,沿碧溪。
藉幽草,绕疏篱。
挈景仁茶具,来就花枝。
三月绿阴生子晚,一奁红雪靧儿迟。
又小楼一桁绣帘斜,双燕归。
夕阳下,天空蓝得如洗,云彩横亘,映照着绚丽的晚霞。窗外的碧桃花微微一笑,淡淡的云朵上燕子轻盈地飞舞。安静的女子因羞涩而低头,仙女们竞相试着穿上鲜艳的茜罗衣。抬头望去,树梢和天际交相辉映,像是两种霞光在交融。
我沿着青苔的小径,走向碧绿的小溪。坐在幽静的草地上,围绕着稀疏的篱笆。带上景仁的茶具,来品茶赏花。三月的绿阴在傍晚时分才渐渐浓厚,红色的桃花瓣随风飘落,宛如雪花般缓缓降落。看,楼阁一侧的绣帘斜斜地挂着,双燕也归来了。
作者介绍:樊增祥,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及散文,作品常以细腻的风景描写和深厚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春季,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满江红 薄暮碧桃花下》通过精致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共处。开篇两句以“天碧云横”引入,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美丽的黄昏图景,紧接着“纹窗外碧桃含笑”则为画面增添了人文气息,展现出桃花的娇媚和春天的生机。诗中女子羞怯的神态与仙女的优雅服饰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女性的美丽与温婉。
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自然环境,诗人沿着青苔小径,伴随碧溪而行,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亲密相融的画面。隐喻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还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最后的几句中,提到“红雪靧儿迟”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桃花瓣纷飞的场景,也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整首诗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追求,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使人感受到春日的温馨与惆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桃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爱情与美好,夕阳象征着温暖与希望,而“红雪”则暗示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短暂。
诗词测试:
诗中“天碧云横”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A. 晴朗的天空
B. 雨天的阴霾
C. 烈日的酷暑
“红雪靧儿迟”中的“红雪”指的是什么?
A. 雪花
B. 桃花瓣
C. 玫瑰花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生活的反思
C.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