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0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2:55
感遇·之二十
作者:陈子昂 〔唐代〕
玄天幽且默。
群议曷嗤嗤。
圣人教犹在。
世运久陵夷。
一绳将何系。
忧醉不能持。
去去行采芝。
勿为尘所欺。
这首诗的意境深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首先,诗人描绘了天的幽暗与沉默,暗示社会的沉闷和无声。众人议论纷纷,却无比的轻佻。圣人的教诲依然存在,但世道却早已沦陷。诗人感叹一条绳索又能系住什么呢?忧愁与醉意交织,难以自持。最终,他选择离去,去寻找那传说中的芝草,警惕不要被世俗所欺骗。
陈子昂,字伯思,号履道,唐代初期的诗人,生于公元661年,卒于公元702年。他以豪放不羁、关心时政著称,倡导古文,反对骈体文。陈子昂的诗歌风格气势磅礴,常常表达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在唐代初期,社会动荡,陈子昂生活在一个饱受战乱与政治腐败的时代。他的诗作往往反映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孤独的英雄情怀。
这首《感遇·之二十》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追寻。开头“玄天幽且默”营造了一种沉重的氛围,暗示社会的压抑与无声。接着,诗人以“群议曷嗤嗤”来表达对世俗言论的不屑,反映出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无奈和失望。
在“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中,诗人感慨古代圣人的教导仍然存在,但现实却是世道的衰落和无望,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悲愤。接下来的“忧醉不能持”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有对理想的渴望,也有对现状的无奈。
最后,诗人以“去去行采芝”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拒绝被世俗的尘埃所蒙蔽,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整首诗在沉重的氛围中凝聚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陈子昂的豪情与志向。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陈子昂通过对沉闷社会的描绘,表达了自己不屈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向往,体现了其高尚的情操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玄天幽且默”中的“幽”字意为:
A. 明亮
B. 深邃
C. 喧闹
D. 热闹
“圣人教犹在”中“教”指的是:
A. 学科
B. 教导
C. 宗教
D. 法律
诗中提到的“芝草”象征着:
A. 财富
B. 理想
C. 权力
D. 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