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遇·之十六》

时间: 2025-05-04 10:41:47

诗句

圣人去已久。

公道缅良难。

蚩蚩夸毗子。

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

势利迭相干。

燕王尊乐毅。

分国愿同欢。

鲁连让齐爵。

遗组去邯郸。

伊人信往矣。

感激为谁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1:47

原文展示:

感遇·之十六
唐代:陈子昂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
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
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白话文翻译:

圣人已经离开很久了,公道和良知变得难以实现。
那些愚蠢的人夸耀自己的才能,尧和禹也只能感到无奈。
骄傲和荣华富贵依靠工巧的技艺,权势与利益相互交织。
燕王尊重乐毅,愿与他共享国家的欢乐。
鲁连让位于齐国的爵位,遗孤则离开了邯郸。
那个人已经信任他远去,我又为何感叹和愤懑?

注释:

  • 圣人:指古代的贤者、智者。这里强调智慧与德行的缺失。
  • 公道:指社会正义和公平。
  • 蚩蚩:形容愚蠢、无知的样子。
  • 尧禹: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象征理想中的统治者。
  • 骄荣:指骄傲和荣耀。
  • 势利:指权势和利益。
  • 乐毅:战国时期的名将,因智勇双全而受到尊重。
  • 鲁连:春秋时期的人物,以谦让著称。
  • 邯郸:指战国时期的赵国都城,象征着一种归属与离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字伯喈,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在诗歌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是初唐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而著称,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感遇》是陈子昂在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背景下创作的,表现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及对当时政治现状的不满。诗中通过历史典故,反映了对贤者失去、理想破灭的感慨。

诗歌鉴赏:

《感遇·之十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当今社会的失落感。这首诗的开头便提及“圣人去已久”,暗示着当时社会对正义与公道的渴望与失落。这种渴望的缺失,令诗人感到无奈与绝望。

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用“蚩蚩夸毗子”来形容那些自以为是的愚者,反衬出理想的高远与现实的卑微。尧与禹作为古代明君的象征,虽被提及,但却显得无能为力,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悲哀。

在描绘骄荣与势利的交织时,诗人揭示了社会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弱点。燕王与乐毅的关系、鲁连的谦让都暗示着在利益面前,理想往往被抛弃。最后,诗人以“伊人信往矣”结束,表明对信任与忠诚的失落,发出感慨,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古今对比,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现实的无奈,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人去已久。:说明贤者早已离去,象征理想的消失。
  • 公道缅良难。:公道和良知如同遥不可及的理想,难以实现。
  • 蚩蚩夸毗子。:愚者自夸,表明社会的愚昧与无知。
  • 尧禹以为谩。:即使是尧与禹这样的明君,也只能无奈地摇头。
  • 骄荣贵工巧。:骄傲与荣耀依赖于技巧与权势,反映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 势利迭相干。:权势与利益交织,表明社会上的勾心斗角。
  • 燕王尊乐毅。:燕王尊重乐毅,表明对有才之人的认同。
  • 分国愿同欢。:希望能够共同享受国家的繁荣与欢乐。
  • 鲁连让齐爵。:鲁连的谦让,体现了古人的高尚品德。
  • 遗组去邯郸。:暗指忠诚与信任的缺失。
  • 伊人信往矣。:离去的人已经不再信任,表明对理想与信念的失落。
  • 感激为谁叹。:对现实的感慨,质疑感激的对象。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古代贤人如尧、禹、鲁连等,提升了诗歌的文化深度与历史感。
  • 比喻:用“圣人去已久”比喻理想的失落,表达内心的惆怅。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理想的怀念与现实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与对失去理想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人:象征理想与智慧。
  • 公道:代表社会正义与公平。
  • 骄荣:象征人们对荣华富贵的追求。
  • 信任:表达人际关系中的忠诚与依赖。
  • 离去:象征理想的破灭与信任的消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圣人去已久”中的“圣人”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古代的贤者
    c) 现代的成功人士

  2. 诗中提到的“鲁连”象征着什么? a) 志向远大
    b) 谦让与忠诚
    c) 争权夺利

  3.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什么情感? a) 满意
    b) 绝望
    c) 愤怒

答案:

  1. b) 古代的贤者
  2. b) 谦让与忠诚
  3. b) 绝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幽州台歌》:同样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叹息。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与陈子昂的诗相比,李白更注重个人的豪情与自然的描绘,而陈子昂则更强调社会的悲剧与历史的反思。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壮志豪情,而陈子昂则通过历史典故表现对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陈子昂相关研究论文与文章

相关查询

送杨行元赴举 送薛六暂游扬州 寄李俌 谢自然却还旧居 题潘师房 山翁持酒相访以画松酬之 酬道芬寄画松 送女子 送豆卢郎赴海陵 高邮送弟遇北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旷夫怨女 川字旁的字 大战 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折之肱 乛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 文字旁的字 连类比物 包含骤的词语有哪些 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东飘西荡 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雅结尾的成语 氏字旁的字 工薪 秦墓竹简 惊窘 龙飞凤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