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2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26:19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仙人弃馀粮,玉色已可欺。
小试换骨方,价重十冰磁。
灌以长白虹,渺若江海瀰。
浮之端不恶,举者亦何辞。
但愧闻道晚,早从雁门师。
律部无明文,可复时中之。
汝阳佳少年,三斗出六奇。
家有持杯手,两好当一施。
风吹酒面仄,月度杯心迟。
百年容有命,一笑更须时。
仙人舍弃的残余粮食,其玉色已经足以让人心动。
小小地试一试这药方,竟然价值十块冰冷的磁石。
将其灌入长白的虹中,渺小得像江海的波澜。
浮在边缘的也不讨厌,举杯的人又何必多言。
只惭愧自己闻道太晚,早应向雁门的老师学习。
律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可否在时机中再来一次。
汝阳的优秀少年,三斗酒中竟然出现六个奇迹。
家中有持杯的朋友,两个好酒的人可以共同分享。
风吹酒面微微倾斜,月光照射杯心显得迟缓。
百年之中能否有命,笑一笑更需要把握时机。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师道,号白石,生于宋代,擅长诗歌,尤其是诗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独酌时,借酒抒发对人生、对友人的思念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雁门师”暗示对前辈艺术家的敬仰。
此诗以独酌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美酒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以“仙人弃馀粮”引入,描绘出美酒的绝妙与珍贵。接着通过“换骨方”暗示此酒的药效,隐喻其对人生的养生作用。
诗中“浮之端不恶,举者亦何辞”表现了对饮酒之乐的认同,强调了饮酒的快乐与交友的乐趣。作者则以“但愧闻道晚”表达了对自己学习不够的悔恨,显示了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
最后,诗人通过风月的描写,以及对百年命运的思考,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强调了把握当下的重要性,使整首诗不仅仅是饮酒的描写,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深邃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玉色”),拟人(如“风吹酒面”),以及对仗(如“持杯手,两好当一施”),使得诗歌富有韵律和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饮酒的乐趣与人生的哲理展开,强调了珍惜时光、享受生活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友谊和知识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仙人弃馀粮”意指什么?
“但愧闻道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者都表达了饮酒的快乐和对人生的思考,但陈师道的诗更关注于对自我修养与人生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