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0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02:05
雨过秋山日欲暾,白云如雪拥山根。
高松浥露和烟冷,迸水穿沙出谷浑。
拟向萝阴缘石径,却寻花片入桃源。
画图应有通神处,他日相从子细论。
雨过之后,秋山上夕阳将要升起,白云如雪一般环绕在山脚下。
高大的松树沾着露水,烟雾中显得格外清冷,奔流的水从沙石间冲出,山谷显得格外浑浊。
我打算沿着藤萝的阴影走上石径,却又想寻觅花瓣,进入那桃花源。
画作中应该有通往神秘之处的路,日后我们可以细细讨论这个问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季高,浙江人,明代杰出的诗人、政治家与军事家。他以诗歌、散文和戏曲见长,并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基隐居时,描绘了秋山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秋山的清新景象,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开头两句通过“雨过”“日欲暾”描绘了秋山的静谧与生机,白云如雪的比喻,增添了诗歌的清新气息。接下来的两句,高松浥露、迸水穿沙,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变化,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滋润的氛围。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理想境地的向往愈发明显,提到“桃源”这一典故,暗示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探索。“画图应有通神处”则表现出诗人对艺术与现实交融的思考,认为画作中应该有一种超越世俗的神秘感。整首诗以写景为主,融入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艺术与神秘境界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桃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理想生活的地方
C. 一种水果
答案:B
诗中描写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答案:C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冷漠
B. 热爱与向往
C. 恐惧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