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登嵩山绝顶》

时间: 2025-04-26 05:42:43

诗句

不辞触热上嵩巅,欲遣双眸尽八埏。

翠岭千重包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

长安远隔浮云外,乡国微分匹练边。

清啸一声鸾鹤应,随风飘去落何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43

原文展示:

不辞触热上嵩巅,
欲遣双眸尽八埏。
翠岭千重包楚塞,
黄河一线下秦川。
长安远隔浮云外,
乡国微分匹练边。
清啸一声鸾鹤应,
随风飘去落何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不怕高温,奋力攀登到嵩山的巅峰,想要把眼睛所能看到的每一处风景都尽收眼底。苍翠的山岭千层叠嶂,环绕着楚地的边塞,黄河如一条细线蜿蜒流下,穿过秦川。长安在浮云之外遥远地隔着,故乡在天际微微分开。清啸一声,仿佛引来鸾鹤的回应,随着风飘去,不知落在何方。

注释:

  • 不辞:不怕,毫不辞让。
  • 触热:指的是山顶的炎热气候。
  • 双眸:双眼。
  • 八埏:指的是八个埋藏的地方,这里是形容视野的广阔。
  • 翠岭:青翠的山岭。
  • 楚塞:楚地的边塞。
  • 黄河一线:黄河如一条细线。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故乡。
  • 匹练:形容细长的东西,如同绸带。
  • 清啸:清脆的呼啸声。

典故解析:

  • 嵩山:是五岳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宗教意义,象征着高峻和雄伟。
  • 长安:历史上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常作为思乡之情的象征。
  • 鸾鹤:在古代文化中,鸾和鹤常常被视为吉祥的鸟类,代表着高洁和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耒(约1640-1707),字道初,号秋水,福建人,清代著名诗人。其作品以山水诗为主,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潘耒登嵩山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他在高峰之上所感受到的广阔视野与心灵的感悟。

诗歌鉴赏:

《登嵩山绝顶》是一首描绘壮丽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人潘耒在高处俯瞰四周,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游历高山的豪情。

诗的开头“不辞触热上嵩巅”,展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决心与勇气,接着“欲遣双眸尽八埏”,则突显了他渴望观赏到的广阔风景。接下来的“翠岭千重包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青翠的山岭与蜿蜒的黄河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观。

而“长安远隔浮云外,乡国微分匹练边”则转向了内心的思念,长安的遥远与故乡的模糊,反映出诗人在高山之巅的孤独与无奈。最后的“清啸一声鸾鹤应,随风飘去落何天?”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及对未知的探求,仿佛在此时此刻,天地间的万物都与他产生了共鸣。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对比手法,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故乡的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辞触热上嵩巅:表达了诗人不怕高温,勇敢攀登的决心。
    • 欲遣双眸尽八埏:渴望看到所有的风景,体现出诗人的豪情。
    • 翠岭千重包楚塞:描绘了层叠的青山,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 黄河一线下秦川:黄河如一条细线流下,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 长安远隔浮云外:长安在远方,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乡国微分匹练边:故乡的模糊与远隔,增添了诗人的情感深度。
    • 清啸一声鸾鹤应:清脆的啸声引起了自然的回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随风飘去落何天:表明对自由的向往,具有开放的结尾。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河比作“一线”,生动形象。
    • 对仗:如“长安远隔浮云外,乡国微分匹练边”,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清啸声引起鸾鹤的回应,使自然具有人情味。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由与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浩然之气和哲理深度。

意象分析:

  • 嵩山:象征高度与追求,启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
  • 翠岭:表现自然的美丽,象征生命的茂盛。
  • 黄河:象征中华文化的源头与传承。
  • 长安:象征繁华与故乡,反映出对归属感的渴望。
  • 鸾鹤:象征自由与高洁,表现出超脱尘世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繁华与故乡
    • c) 自由
  2. “黄河一线”中的“一线”指的是什么?

    • a) 一条路
    • b) 一条细流
    • c) 一条绸带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 a) 恐惧
    • b) 敬畏与热爱
    • c) 冷漠

答案

  1. b) 繁华与故乡
  2. b) 一条细流
  3. b) 敬畏与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与《登嵩山绝顶》皆描绘了高处观景的壮丽,但《登鹳雀楼》侧重于俯瞰的豪情与壮志,而《登嵩山绝顶》则融合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哲理思考,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与思想》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出塞 出塞曲八首 其八 出塞曲八首 其七 出塞曲八首 其六 出塞曲八首 其五 出塞曲八首 其四 出塞曲八首 其三 出塞曲八首 其二 出塞曲八首 其一 出塞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镸字旁的字 一仍旧贯 自豪 善惑 采字旁的字 儿开头的成语 燕市悲歌 尸字头的字 死轻鸿毛 水团 涤私愧贪 包含儇的词语有哪些 龝字旁的字 不了而了 干戈满地 亠字旁的字 引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