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1:33
轼辙齐名世早知,百年忠义系人思。
忠传折槛排奸日,义想衔刀伏阙时。
两地青磷埋宿草,一山红树妥新祠。
吴门野老多相识,雪涕争看幼妇碑。
诗中提到轼辙(马车的车辙)齐名的忠臣早已被世人所知,百年来忠义的精神一直牵动着人们的思念。忠诚的事迹如同折断的槛一样,逐渐排斥那些邪恶的日子;义气在关键时刻如同刀剑一般,伏在阙门前。两地的青磷埋藏着宿草的痕迹,一座山上的红树为新建的祠堂增添了色彩。吴门的老者们多有相识,纷纷在雪中流泪,争相前来看那幼妇的碑。
潘耒(约 1690-1750),字季洵,号密庵,清代诗人,擅长古诗和词,作品多描写忠义、山水、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而含蓄。
此诗写于潘耒对忠义精神的感悟,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和历史背景的影响,表现出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怀念与敬仰。
《二姜先生祠》是一首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诗,潘耒通过对二姜的赞美,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崇高敬意。诗的开头便点出轼辙齐名的历史人物,引发人们对忠义的追思。接着,诗人通过“忠传折槛”和“义想衔刀”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忠义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延续,表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中间的意象如“青磷埋宿草”与“红树妥新祠”,则在对比中传达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与当下新生的希望,展现了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最后两句以吴门老者的泪水和对幼妇碑的追悼,表现出对忠义人物的深切怀念,也隐含了对逝去岁月的感叹。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个体生命的敬仰,也有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及道德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围绕忠义二字展开,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忠义精神的追思与传承,反映了诗人对人性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轼辙”指的是什么?
“忠传折槛”中的“折槛”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雪涕”指的是什么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