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4:00
关塞疲征马,泥沙困老龙。
野昏边气合,月落戍楼空。
怅别三河道,谁论万里功。
寒灯孤戍里,看取宝刀雄。
边关的征马已经疲惫不堪,泥沙困住了老龙。
野外的黄昏,边疆的气氛融合在一起,月亮落下,戍楼显得空旷。
对着三河路感到惆怅,谁来谈论我这万里征程的功劳?
在寒冷的灯光下,孤独的戍楼里,看看那把宝刀的雄壮。
江源,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豪放和深沉的边塞诗著称。其诗歌大多反映边疆的生活和战斗,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出塞三首》是江源在边疆生活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战斗和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这首诗反映了明代时期边疆战争的艰苦与士兵的孤独感,也映射了社会动荡带来的情感困扰。
《出塞三首 其三》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关士兵的艰辛与孤独。诗的开头,作者以“关塞疲征马,泥沙困老龙”开篇,描绘出征马疲惫与环境恶劣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边疆生活的困苦。接着,诗人通过“野昏边气合,月落戍楼空”描绘出黄昏时分戍楼的孤寂,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怅别三河道,谁论万里功”,诗人感慨离别时的无奈与对功绩的淡然,展现了士兵对于奉献与成就的反思,表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最后一句“寒灯孤戍里,看取宝刀雄”则是对士兵精神的激励,虽身处孤独的境地,但仍然要保持勇气与豪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刻的情感,将边塞士兵的生活与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切关怀与对人生的感悟。
全诗通过描绘边塞士兵的生活与心理状态,表现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蕴含着个人的英雄情怀与对国家的责任感。
诗中提到的“老龙”指的是什么?
a) 古老的龙
b) 年老的士兵
c) 传说中的神兽
诗人在“寒灯孤戍里”感到怎样的情绪?
a) 喜悦
b) 孤独
c) 激动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征战的思考
c) 对边疆的热爱
江源的《出塞三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皆反映了边疆的生活,却各有不同的情感基调。《出塞三首》更为沉重,强调孤独与思乡,而《登鹳雀楼》则展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与豪情,表现出诗人胸怀的开阔和壮志。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