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2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25:36
《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
作者:张孝祥 〔宋代〕
猩鬼啸篁竹,玉帐夜分弓。
少年荆楚剑客,突骑锦襜红。
千里风飞雷厉,四棱星流彗扫,
萧斧剉春葱。
谈笑青油幕,日奏捷书同。
诗书帅,黄阁老,黑头公。
家传鸿宝秘略,小试不言功。
闻道玺书频下,看即沙堤归去,
帷幄且从容。
君王自神武,一举朔庭空。
猩红的鬼怪在竹林间叫啸,夜幕下的玉帐中拉开弓弦。
年轻的荆楚剑客,骑着华丽的红色战马急速而来。
千里之外,风声如雷,星光如彗星扫过,
刀斧劈开春天的葱郁。
在青油灯下谈笑,日间奏捷书相同。
诗书方面的领军人物,黄阁老和黑头公。
家中传承的珍贵秘笈,虽小试身手却不谈功名。
听说玺书频频下达,立即回到沙堤,
在帷幄之中从容应对。
君王自有神武之力,一举便能让北边庭空荡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君远,号山人,南宋诗人。其作品多表现豪放激昂的气概,常以历史和战争为题材,展现国士无双的精神面貌。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北方金国的侵扰使得南宋朝廷和士人都在思考国家未来与个人的责任。张孝祥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关心与对英雄豪杰的赞美,体现了士人对于报国情怀的执着追求。
《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不仅是张孝祥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对当时社会动荡局势的深刻反思。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结合历史人物的追思,展现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开头以“猩鬼啸篁竹”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场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不安。接着,诗人用“少年荆楚剑客”象征那些勇于担当、奋勇向前的年轻人,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刻勇敢出击,展现出一种无畏的气概。
诗中多次提及的“谈笑青油幕”,不仅展示了士人之间的团结与互助,也体现了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智慧。结尾部分提到“君王自神武”,则是对国家领袖的赞美,表明只有国家强盛,才能让英雄们施展才华。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历史的厚重,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现实的反思,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英雄形象、自然景象与国家命运,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与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孝祥
C. 杜甫
D. 苏轼
诗中提到的“荆楚剑客”象征什么?
A. 文人
B. 农民
C. 英雄
D. 商人
诗中“千里风飞雷厉”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风景
B. 和平
C. 战争的气势
D. 友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孝祥的《水调歌头》与岳飞的《满江红》均表现了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对英雄精神的赞美,但张孝祥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象与士人之间的关系,而岳飞则更突出个人的忠诚与勇气。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