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检法赵奉议》

时间: 2025-04-30 07:17:06

诗句

三岁公门不屡过,作牋时得问如何。

及兹去去翻为恨,向使常常肯谓多。

勇锐闭房犹著酒,切深疾恶反伤和。

赠言窃取仁人号,善听君居长者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17:06

原文展示:

送检法赵奉议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三岁公门不屡过,
作牋时得问如何。
及兹去去翻为恨,
向使常常肯谓多。
勇锐闭房犹著酒,
切深疾恶反伤和。
赠言窃取仁人号,
善听君居长者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三岁期间我没有常常进公门,写信时也常常问你过得怎么样。如今你即将离去,我心中充满了遗憾。如果你能常常多说几句,我会觉得更好。虽然勇敢的人在房中仍然喜爱饮酒,但如果对恶行过于深入反而会伤害和气。赠送给你这句话,是想窃取仁人之名,希望你能善于倾听年长者的教诲。

注释:

  • 公门:指官府、官场。
  • 作牋:写信。
  • 翻为恨:变成了遗憾。
  • 勇锐:指勇敢而锐利的人。
  • 切深疾恶:深切地厌恶恶行。
  • 仁人号:仁者的名号。

典故解析:

  • 仁人:指有仁德的人,古代儒家强调仁德。
  • 长者:年长有德的人,通常指有智慧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约1044-1104),字希夷,号石斋,宋代著名诗人,文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含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陈师道与赵奉议的送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前途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世态人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送别的场合中,饱含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美好祝愿。诗人通过回忆自己与友人相处的日子,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之情。开头两句提到自己三岁以来很少进入公门,表达了对官场的疏离与不屑,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看法。接下来的“及兹去去翻为恨”,则直接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失落与遗憾。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让人感受到友情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而最后两句则引申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提到勇敢与和气,这种对比不仅深化了情感,也为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显示出诗人对人情世故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岁公门不屡过:三岁以来我少有机会接触官府。
    • 作牋时得问如何:写信时常常问你过得怎么样。
    • 及兹去去翻为恨:如今你即将离去,心中充满遗憾。
    • 向使常常肯谓多:如果你能多说几句,那就好了。
    • 勇锐闭房犹著酒:勇敢的人在房中仍然喜欢饮酒。
    • 切深疾恶反伤和:过于厌恶恶行反而会伤害和气。
    • 赠言窃取仁人号:赠送这句话,是想得到仁者的名声。
    • 善听君居长者科:希望你能善于倾听年长者的教诲。
  • 修辞手法:整首诗运用了对比、反讽等修辞手法,尤其是在“勇锐”与“疾恶”的对比中,突显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勇气与和谐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公门:象征着权力与官场。
  • :象征着人情与放纵。
  • 仁人:象征着道德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公门”是指什么?

    • A. 学校
    • B. 官府
    • C. 市场
  2. “勇锐闭房犹著酒”中,“勇锐”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 A. 胆怯的人
    • B. 勇敢的人
    • C. 贪婪的人
  3.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开心
    • B. 遗憾
    • C. 生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王之涣
  • 《送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 在王之涣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同样表现了对离别的感慨,但更侧重于景物描写与离愁。而陈师道的作品则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反思与情感的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师道传》

相关查询

秋夜偶成 其六 寓意十首次敬助韵 其五 秋怀 其七 纸衾 归来 其一 看山 庚寅春二月三日甲子大雨雪 会友 梅花(二首) 杂吟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告祭 挑针打眼 包含欢的词语有哪些 改容更貌 乚字旁的字 各有巧妙不同 万不得已 包含佞的词语有哪些 父字头的字 肀字旁的字 援笔立成 百端待举 梵册贝叶 自文 包含蟾的词语有哪些 长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凯旋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