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规禅停云斋》

时间: 2025-05-06 02:34:26

诗句

净居众天人,宫殿随所适。

少仕老不归,重门闭榛棘。

道人秀丛林,妙语出禅寂。

是身如浮云,随处同建立。

平生与二子,嗜好用一律。

我此复助缘,语绮已多责。

何年一把茅,据坐孤崒嵂。

呵佛骂祖师,涂糊千五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4:26

原文展示

规禅停云斋
陈师道 〔宋代〕

净居众天人,宫殿随所适。
少仕老不归,重门闭榛棘。
道人秀丛林,妙语出禅寂。
是身如浮云,随处同建立。
平生与二子,嗜好用一律。
我此复助缘,语绮已多责。
何年一把茅,据坐孤崒嵂。
呵佛骂祖师,涂糊千五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的道人,他住在幽静的山林中,周围的环境与世无争,仿佛与天人共处。他虽然年老不归,但重门紧闭,杂草丛生,显得孤寂。道人在这片林中,时常说出一些妙语,表达禅意,内心如浮云般自在,随时随地建立自己的思想境界。他与两个朋友有着共同的兴趣,常常吟咏律诗,而我则在这里提供助缘,话语虽多,却也有责任。何时我能在一把茅草屋中,独自坐在这孤崖之上,呵斥佛祖,骂声传遍千年。

注释

  • 净居:指清净、安静的生活环境。
  • 众天人:指众多的神仙或天人,寓意高洁的境界。
  • 少仕老不归:少时仕途失意,年老时仍未归家,强调隐居生活的选择。
  • 重门闭榛棘:重重的门关闭,周围长满了野草,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
  • 道人:指修道之人。
  • 妙语出禅寂:指道人的智慧言辞出自于禅的宁静。
  • 是身如浮云:强调人的身心如同浮云般自由自在。
  • 二子:指诗人所交往的两位朋友。
  • 语绮已多责:我的话虽多,却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 孤崒嵂:指孤独的山崖,表明隐居的环境。
  • 呵佛骂祖师:直接表达对传统宗教的质疑或反叛,表现出一种不羁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禅宗和道家思想为创作灵感,诗风清新脱俗,喜欢描写隐居生活,表达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隐居期间,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以及对道的追求。诗人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诗歌鉴赏

《规禅停云斋》是一首体现道家哲学思想的诗作,诗中充满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开篇即以“净居众天人”引出一种清净、幽静的氛围,伴随而来的“宫殿随所适”则暗示着诗人心中的理想居所。诗中提到“少仕老不归”,不仅道出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无奈,也表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选择。

接下来,诗人通过“重门闭榛棘”,展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这种闭门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他对外界纷扰的排斥。此时的道人,以“妙语出禅寂”来传达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表达了他从禅宗中获得的启示。

接下来的几句让人感受到一种人生的反思,“是身如浮云,随处同建立”,诗人将自己比作浮云,展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随时随地都能建立自己的思想和世界观。与“二子”共吟律诗,显示出他虽隐居但仍与志同道合之人保持联系,生活并不孤单。

最后两句“呵佛骂祖师,涂糊千五百”则表现出诗人对传统宗教和教义的反叛,表达了他对宗教权威的不屑与质疑。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传统思想的思考与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净居众天人:描绘了一个清净的环境,隐喻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2. 宫殿随所适:暗示这种清净的环境是诗人所向往的住处。
  3. 少仕老不归:反映诗人对仕途的失望与放弃。
  4. 重门闭榛棘:强调隐居的孤独与与世隔绝的状态。
  5. 道人秀丛林:道人在丛林中,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
  6. 妙语出禅寂:道人的智慧源于内心的宁静。
  7. 是身如浮云:比喻自己如浮云般自由自在。
  8. 随处同建立:表明诗人随时可以建立自己的内心世界。
  9. 平生与二子:提到与朋友的交流,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10. 嗜好用一律:表现出对律诗的热爱。
  11. 我此复助缘:我在这里提供助缘,体现出诗人的责任感。
  12. 语绮已多责:暗示自己的话语虽多,但承载着责任。
  13. 何年一把茅:表达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
  14. 据坐孤崒嵂:隐喻孤独的生活境界。
  15. 呵佛骂祖师:表现出对宗教的批判与质疑。
  16. 涂糊千五百:暗示对传统权威的不屑。

修辞手法

  1. 比喻:如“身如浮云”,形象地表达了自由自在的状态。
  2. 对仗:如“呵佛骂祖师”,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隐居生活的理想与对世俗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传统教义的质疑,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净居:象征清静与安宁的生活。
  2. 浮云:代表自由与无拘无束。
  3. 重门:象征与世隔绝的状态。
  4. 丛林:自然与隐逸的结合,表示诗人内心的归属。
  5. 茅草屋:象征简朴、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渴望回归
    B. 无所谓
    C. 选择隐居
    D. 积极参与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是身如__”,表达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3. 判断题:诗人对佛教的态度是尊重的。(对/错)

答案

  1. C
  2. 浮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亲情与思念。
  • 《登高》: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表现出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诗 其一 题龙津亭 南中题壁 经岳阳战场 寄怀家叔时官黎平 草堂春尽独坐寡营偶检东坡集见百步洪诗喜而次其韵 观打鱼歌 香槎歌 光孝寺 寄屈翁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月子弟 馬字旁的字 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刀字旁的字 有以教我 牵混 疲苦 干字旁的字 平语 覆盆之冤 口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综计 怀春 鳏寡孤惸 捉贼要赃,捉奸要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